首页 > 中医养生

立秋刮刮痧活到八十八 刮这经络清热除湿

网友投稿 中医养生 2016-08-11

立秋刮刮痧活到八十八

俗话讲,“经常刮刮痧,活到八十八”。刮痧能把这些黏积在血管壁上的垃圾和废物排出体外,可以说每刮一次痧,体内的毒素就会减少一部分,血液就得到了净化。

一般情况下,刮拭过后,健康的身体是不会有痧出现的。那些呈鲜红、深红、紫红甚至黑红的痧点、包块代表了血液里面毒素的沉积。

痧点颜色越重,反映您体内的毒素淤积越重。

清热除湿刮膀胱经

膀胱经:说起清热排湿来,有一条经络可谓是“主力军”,那就是膀胱经,它是人体最大的排毒经,还能调节腰腿的各种问题。

方法:很简单,在家的话,找一把喝汤的小瓷勺就能代替刮痧板,再准备一点点橄榄油就可以。先把橄榄油涂在背上,能起到润滑的作用。然后握住勺柄,把勺子的边缘按在要刮的部位上,用点劲反复刮15~20遍即可。一般最常刮的部位是后背部脊椎的两旁,这里是肌肉最厚实的部位。膀胱经是向下走的,所以刮痧一般都是自上往下刮。

刮的时候,要把整个后背分成上中下三段。先刮上段,然后是中段和下段,每一段都从左边刮起。另外,下午3点正是膀胱经值班的时间,选在这个时间去刺激它,效果会更好。

膀胱经与肾经相表里。人一老往往会情绪低落、精神不好、记忆力下降,这跟肾气不足有关。常刮膀胱经也能刮出好心情。

立秋是几月几日 立秋时这些习俗竟可保健康

时间一晃而过,再过两天便是立秋了,可能有些朋友不知道立秋是几月几日,这并不是什么大事,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立秋的时间,以及全国各地立秋的习俗,让我们看一看,古人是如何通过这些习俗来养生的。

立秋是几月几日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干支历未月的结束以及申月的起始;时间在农历每年七月初一前后(公历8月7-9日之间)。今年的立秋在8月7日(农历闰六月十六)星期一,立秋中的"秋"就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叶知秋"的成语。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

立秋习俗

饮井华水

凡挖地成穴而出水的即称作井,有人说井是黄帝发明的,有人说轰日白益创造的。井水以从远处地脉而来的为上品,而从近处江湖渗透来的次之。井华水,就是清晨第一次从井中汲取上来的水,能治病,养颜益色。《本草纲目》说它的功用极广,凉能清热,甘可助阴,宜于煎制补阴药及气血痰火药,与其他种类的水不同。明代的虞搏说新打上来的井华水,取天一真气,浮于水面,用以煎制补阴的药剂及炼丹煮茗,性味与雪水相同。古代妇女,用井华水来涂粉,则肌肤润泽。白居易有诗道:“井华云粉一刀圭。”

水的功用,用来灭火润燥虽然相同,然而它的性质,往往因地质、气候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因此,在蜀地的江水中洗锦,则锦鲜亮柔软;以济水烹褚(用于制纸的构树),则有结晶;用南阳的潭水浸泡菊花,饮者多寿;辽东的涧水与人参产地相连,人饮则多发;山西之山出产矾石,其泉可治疽痈;中国西北的山麓埋藏硫磺,其水可疗恶疮。雪水洗眼睛而能去除眼中血丝,盐水漫肌肤而可令脓疮痊愈。

人秋,万物都归于肃静,故而此时的水,为澄清。立秋之日可在清晨汲水备用。煮沸后早起空腹饮用,也足以清火、通利大便。

采楸叶

楸叶,叶大而早凋,到秋天就已呈凋谢状,所以得名。楸叶捣烂后可敷治疮肿,用楸叶煮水可清洗脓血。各种痈、肿、溃烂以及肉内有刺拨不出的,都可以取楸叶十片捣烂敷贴患处,将其排出,是外科常用的药物。宋人葛常之的《韵语阳秋》中道:“有人患背溃坏,肠胃可窥,百方不痉。一医用立秋日太阳未升时,采揪树叶,熬之为膏,傅其外,内以云母膏作小丸,服尽四两,不累日而愈也。”东晋的范汪为名医,也称楸叶有治疗疮肿的功用。

《遵生八笺》说立秋太阳未升时,采楸叶熬膏,擦抹疮疡之处,患处立可治愈,将其叫作楸叶青,熬法以叶多汤浓为佳。

吃西瓜

西瓜又叫水瓜、寒瓜,产自回绝,五代时候方始传人中国,是夏季的解署妙品,只是多食会积寒助湿,足以伤人脾胃,人秋容易发展成疟痢。

立秋后,凉风吹送,即将出伏,因此一般吃西瓜都截止至立秋这天,以防过食引起流弊。江浙各地,例如苏州、湖州等处,按例要在立秋这天吃西瓜。先祭献祖先,然后家人共同享用,用以表示炎夏结束,秉承《诗经·幽风》“七月食瓜”的传统,停止耕作,迎接收获时节的到来。《清嘉录》说吴地立秋前一天,街上即有挑着担子卖西瓜的。到了这一天。人们开始祭祖,并以西瓜相互赠送。俗称立秋西瓜。吃西瓜,饮烧酒,以迎接新凉。乡民用小艇载着瓜,往来于河港叫卖,一般称作滨瓜。丹徒、嘉定等处,这一天吃西瓜,饮新汲上来的井水,说这样可以使人不生肠胃病。

烧青苗

在吴地,立秋日,一般田地刚刚耕耘完毕,于是各家集资以比赛猛将之神。将神位抬人广场,摆放祭牲美酒,奏起鼓乐,以酬谢天运使农事顺利,庄稼丰收。四野遍插五色纸旗,据说如此,则飞蝗不会成灾,叫作烧青苗,横塘、木读等地尤为盛行。

立秋前,天气非常干早,各种害虫极易滋生。北方地势高,易干早,每当夏秋交替之时,蝗虫之灾尤其严重,自然应该在农闲之时,在傍水洼地周围,审视体察,积极捕捉,以为防范。

秋老虎

立秋后,往往有数天炎署逼人,无异于盛复。江浙一带,俗称作秋老虎,比喻其凶猛可怕,犹如老虎。由于立秋之时是以土圭测日影而得,时间并不固定,因而有好事的人,常常按立秋是在早上还是晚上来推测立秋后天气的凉热。有谚语道:“朝立秋,冷咫咫;夜立秋,热到头。”意思就是说,如果在早上立秋,那么立秋后一定凉爽;而如果在晚上立秋,则立秋后仍有炎暑,要谨防秋老虎了。

秋日食秋桃

在浙江杭州一带有立秋日食秋桃的习俗。每到立秋日,人人都要吃秋桃,每人一个,桃子吃完要把桃核留藏起来。等到除夕,不为人知地把桃核丢进火炉中烧成灰烬,人们认为这样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啃秋

“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称为“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忽逢立秋,将其咬住。在江苏无锡、浙江湖州等地,立秋时吃西瓜、喝烧酒,认为如此可免疟疾。江苏各地立秋时吃西瓜“咬秋”,认为此举可防止生秋廊子。在北京,咬秋的习俗为立秋日早上吃甜瓜,晚上吃西瓜;天津则讲究在立秋的那一时刻吃西瓜或香瓜,据说这样可免腹泻。而啃秋的习俗到了上海则变成了向亲友邻舍相互馈赠西瓜的习俗,通过互相品尝,发现良种,交流改进栽种技术。

在我国,许多地方在立秋这一天有“啃秋”的习俗。啃秋,也称“咬秋”,与“咬春”类似,人们认为立秋之时吃一些东西可以防止疾病的发生。那么,各地“咬秋”吃的是哪些食品呢?

在江南地区,立秋之时要吃西瓜以“咬秋”。相传,明代时有一年,南京城里许多人害癞痢疮,有人便效仿庐州府崔相公之女吃西瓜让“癞痢”落疤自愈,结果果真如此。此后渐渐形成习俗,每岁秋来之时,家家剖食西瓜,谓之“啃秋”。民国时期出版的《首都志》记载:“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谓之啃秋。”有迎秋之意,后来人们把在立秋当天吃西瓜也称之“啃秋”。人们相信立秋时吃西瓜可整个秋天不生病,并可免除冬天和来年春天的腹泻。城里的市民在立秋日买个西瓜回家,全家围着啃,就是“啃秋”了。而农村人的“啃秋”则豪放得多,他们在瓜棚下、树荫里,三五成群,席地而坐,吃西瓜,吃山芋,吃玉米棒子,尽情地啃。

“啃秋”抒发的,实际上是一种丰收的喜悦

在江浙沪等地,也在立秋这天吃西瓜以“咬秋”,据说可以不生秋排子,预防疟疾。立秋以后,天气逐渐凉爽,西瓜上市量日趋减少,立秋日人们吃一吃西瓜,也有依依惜别之意。在山东,人们立秋“咬秋”吃的是饺子。立秋当天,年长之人会在堂屋正中供一只盛满五谷杂粮的碗,上面插上三灶香,祈求“立秋”过后五谷丰登。家家户户在立秋之时剁肉馅包饺子,全家人围在一起“咬秋”。而在山东泅水县,也有立秋日食西瓜的习俗,人们认为这样就不得疟疾、腹泻之症;立秋这天还忌洗澡,据说这天洗澡会生秋排子。

在天津,人们在立秋这天也要吃西瓜或香瓜,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其咬住。清朝张煮的《津门杂记·岁时风俗》中就有这样的记载:“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清时人们在立秋前一天把瓜、蒸茄脯、香糯汤等放在院子里晾一晚,于立秋当日吃下,为的是清除暑气、避免痢疾。

贴秋膘

人们对健康的评判,往往只以胖皮为标准。在清朝,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所称的体重对比来检验当年夏季身体的健康状况。如果瘦了就要在立秋后“补”,办法就是“贴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一般首推吃肉,“以肉贴膘”。这一天,普通百姓家吃炖肉,讲究一点的人家吃白切肉、红炯肉,以及肉馅饺子、炖鸡、炖鸭、红烧鱼等。在黑龙江安达,立秋日要吃面条,称为“抢秋膘”,意在祝福健康。在河北遵化,要吃瓜果、肉食,称“填秋膘”。

清代在立秋节这天,悬秤称人,和立夏日所秤之数相比,以验夏中之肥瘦。因为炎炎夏日,人们胃口不佳,及至立秋天气逐渐凉爽,胃口大开。为弥补盛暑夏日体魄之消耗在立秋这一天,普通老百姓家家吃炖肉。

讲究一点的人家吃白切肉、红烧肉以及肉馅饺子、炖鸡、炖鸭、红烧鱼,“以肉贴膘,’。此习俗在北京、河北等华北地区流行。

立秋这一天,许多地方有悬秤称人的习俗,人们称一称体重再与立夏所称体重相比较。在夏天,由于天气炎热,酷署难耐,人们的食欲减退,加之食物均以清淡为主,整个夏天过来,体重就会有所减少。民以食为天,到了立秋天气逐渐转凉,人们的胃口大开,可以吃较多味厚的美食佳肴,以增加营养滋补身体,这就是所谓的“贴秋膘”。

贴秋膘,这一习俗在北京、河北一带较为流行。到了立秋这一天,家家户户要炖猪肉,或者炖鸡、炖鸭或做红炯肉、红烧鱼等。老北京人对“贴秋膘”更为讲究,主妇会到市场上买来新鲜的猪后臀尖肉,处理干净切好后放在锅里用文火炖煮。炖肉用的作料非常丰富,包括葱、姜、蒜、花椒、大料、大酱、盐、丁香、肉桂、桂皮、香叶、木香、凉姜、白芷、陈皮、豆范、砂仁、桂圆、小茵香、甘草等二十多种中草药香料,炖肉的香味从锅里向四周飘散,闻着就能让人食欲大增。

浙江义乌有着自己独特的立秋习俗。立秋过后天气转凉,在义乌有立秋之时占卜天气凉热的习俗,而且立秋日人们还有敬老的习俗。从唐宋时起,义乌在立秋这一天还有用秋水服食小赤豆的习俗。人们选取7-14粒小赤豆,并以井水吞服,服用时面要朝向西边,据说这样可以不得痢疾。

总结:立秋的习俗很多,这些习俗中大部分都是可以帮助我们养生的,还有一些是先辈们对于丰收喜悦抒发自己的情感,立秋快要来了,你想好这个秋天要怎么过了吗?

立秋养生要注意这四点

立秋养生的要点

润肺

立秋之后,气温早晚变化会比较大,并且气候会变得比较的干燥,而肺部与秋季是相适应的,因此在这样的时间段中,大家一定要注意润肺,这样才能够给让肺气旺盛,从而增强体质,避免疾病的产生。

那么大家在立秋之后,究竟应该如何润肺比较的好呢?小编告诉大家,润肺先补水。每日应该注意对水分的摄入,这样才能够让体内的水液循环变得顺畅,从而有充足的水分去滋养自己的肺部。

除了这点之外,大家还可以做一些润肺的汤汁来保养身体,比如说银耳汤,不仅能够给身体提供比较充足的营养成分,而且还能够有效的帮助你们达到保养肺部的功效。

在早上起床之后,先不要急着去洗漱,你们可以先去阳台上,打开窗户,然后大口的呼吸新鲜的空气,把存在于肺部的废气代谢出现,这样不仅有利于身体的健康,而且还有清肺的功效,因此大家在日常的生活中可以试一试这个方法。

调节脾胃

立秋后,大家先不要急着去添秋膘。而是要先把自己的脾胃调节得当,这主要就是因为大家在夏季的时候经常会吃一些清心降火的食物,而在秋季而需要温养,因此,慢慢的把自己的脾胃慢慢调节过来,这样才能够让身体更好的适应变化,从而避免不适症状的出现。

首先就是大家铺在床上的凉席可以选择拿下来了,要不然在夜里温度会比较低,这样就会让寒气进入到体内从而损伤脾胃,如果你是一个体质比较热的人,要是立刻拿掉凉你会不适应,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小编建议你们在床上铺草席,这种席子的寒气不重,而且还能够有吸潮的功效,在立秋后的一段时间铺它,就不会对身体产生伤害,等气温再变得有些冷的时候,你把草席拿掉就可以了。

在饮食上你们要适量的吃些能够健脾胃的食物,比如说薏米、冬瓜等,对于调节脾胃而言,好处还是比较多的。

养肝

人体的各个脏器都是相同的,如果你在平时不注意保养肺部,那么就会让肺气过量,从而影响到肝的正常运行,这样就会导致一些人神情倦怠,易动怒,因此在立秋后注意养肝也是大家需要重视的点。

而养肝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入手,第一种就是饮食,第二种就是按摩。在饮食上,大家可以吃点能够降肝火的食物比如说梨,它能够分散过多的肝气,并且它所含有的微量元素以及水分能够有保肝的功效,特别是对于那些患有肝炎以及肝硬化的人群来说,你们在立秋之后更加需要多吃点它,有辅助治疗疾病的功效。

除此之外,大家在平时还可以通过按摩太冲穴的方式来帮助自己保护肝脏,因为它是肝经的原穴,能够把过多的肝气分散,从而保养肝脏。

这个穴位非常的好找,它位于大脚趾与二脚趾的中间向上的位置,大家在取穴的时候,可以用手慢慢的向上触摸,直到你感觉有脉搏跳动的时候,这就是我们需要寻找的太冲穴了,每天按摩两次,早晚一次,每次以按压的方式按摩三分钟这样就可以了。

其他注意事项

立秋之后,早晚气温变化会比较大,因此你们在这样的时间段中,一定要学会适量的增减衣物,你们可以在身边准备一件长外套,在感觉比较冷的时候就穿上去,这样就不会导致寒气进入体内,从而感冒。

第二点就是你们在日常要适量的做一些运动,比如说散步、仰卧起坐等,以此来增强体质提高身体的免疫力,从而应对秋季变化比较大的气温,但是要切记晚上不要在室外做一些运动量比较大的运动,因为大量的汗水会吸附在衣物上,而秋季晚上的气温比较低,容易着凉。

2015立秋是几月几日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秋”就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一叶而知秋”的成语。那么大家知道2014年立秋是几月几日几点吗?下面就跟小编一起了解一下

2015立秋是几月几日呢?通过万年历日期计算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2014年立秋是2014年8月7日起,星期四。

2015年立秋是几月几日几点:2015年8月8日 04:01

阳历时刻:2015年8月8日 04:01:23

阴历日期:六月(小)廿四 星期六(行情 研报)

2015立秋是几月几日几点

未来几年立秋时间

2016年立秋时间:8月7日 09:52:58,农历 2016年七月(小)初五

2017年立秋时间:8月7日 15:39:58,农历 2017年六月(小)十六

2018年立秋时间:8月7日 21:30:34,农历 2018年六月(小)廿六

2019年立秋时间:8月8日 03:12:57,农历 2019年七月(小)初八

2020年立秋时间:8月7日 09:06:03,农历 2020年六月(小)十八

立秋由来

每年8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35°时为立秋。立秋的“立”是开始的意思,“秋”是指庄稼成熟的时期。立秋表示暑去凉来,秋天开始之意。

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立秋不仅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也表示草木开始结果孕子,收获季节到了。此时中国中部地区早稻收割,晚稻移栽,大秋作物进入重要生长发育时期。

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一直很重视这个节气。据记载,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

立秋吃什么水果好 这6大润燥生津水果必吃

立秋吃什么水果好? 立秋以后吃什么水果好呢?立秋之后,人们容易产生秋燥。此时正是润燥生津的最佳时期,很多水果是让您摆脱秋燥的最佳食物。养生专家为你推荐适合立秋之后食用的水果,帮助你滋润的过渡到秋天。

1、葡萄:营养丰富,酸甜可口,具有补肝肾、益气血、生津液、利小便等功效。生食能滋阴除烦,捣汁加熟蜜浓煎收膏,开水冲服,治疗烦热口渴尤佳。葡萄制干后,铁和糖的含量相对增加,是儿童、妇女和体弱贫血者的滋补佳品。

2、石榴:性温味甘酸,有生津液、止烦渴作用。凡津液不足、口燥咽干、烦渴不休者,可作食疗佳品。石榴捣汁或煎汤饮,能清热解毒、润肺止咳、杀虫止痢,可治疗小儿疳积、久泻久痢等。

3、柑桔:性凉味甘酸,有生津止咳、润肺化痰、醒酒利尿等功效,适用于身体虚弱、热病后津液不足口渴、伤酒烦渴等症,榨汁或蜜煎,治疗肺热咳嗽尤佳。

4、大枣:养胃和脾、益气生津,有润心肺、滋脾土、补五脏、疗肠癖、治虚损等功效。中医常用其治疗小儿秋痢、妇女脏燥、肺虚咳嗽、烦闷不眠等症,是一味用途广泛的滋补良药。

5、甘蔗:汁性平味甘,为解热、生津、润燥、滋养之佳品,能助脾和中、消痰镇咳、治噎止呕,有“天生复脉汤”之美称。中医常把其作清凉生津剂,用于治疗口干舌燥、津液不足、大便燥结、高烧烦渴等症。

6、柿子:有润肺止咳、清热生津、化痰软坚之功效。鲜柿生食,对肺痨咳嗽虚热肺痿、咳嗽痰多、虚劳咯血等症有良效。红软熟柿,可治疗热病烦渴、口干唇烂、心中烦热、热痢等症。

推荐阅读:

  1. 立秋是几月几日 立秋时这些习俗竟可保健康
  2. 立秋养生要注意这四点
  3. 2015立秋是几月几日
  4. 立秋吃什么水果好 这6大润燥生津水果必吃
  5. 立秋节气养生吃什么 玉米丝瓜是最佳食疗
本文链接: https://jk.yanglaozn.com/zhongyiyangsheng/14429.html
本文标签:立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