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养生

大脚趾长出这物千万要注意

网友投稿 中医养生 2021-04-19

对于痛风,相信大家都清楚这种疾病,一般经常喝酒的男性,常常会有这种情况,这是为什么呢?痛风是如何引起的呢?中医治疗痛风的方法有哪些呢?带着这些疑问和小编一起来阅读本文吧,相信你能够找到答案的哦。

痛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一般情况下没有什么,但是一旦发作起来真的会要人命的啊。

常见典型的患者是中年男性,在夜间睡眠时因下肢关节剧烈疼痛而惊醒,发病关节有明显的发热、发红与肿胀疼痛,好犯于大脚趾关节。

痛风症的病因主要是湿邪痰浊,导致气血经络受阻,造成气血运行不畅而致病。

从中医角度看,痛风属于“痺证”、“歷节”及“走注风”的范畴。其病因病机多为饮食失衡、外邪闭阻、脾失健运、胃失升清降浊、痰瘀沉积导致肢体经络痺阻不通而成。若再加上酗酒、暴食、劳倦过度或关节遭受外伤,会促使痰浊流注于关节、肌肉,造成气血运行不畅而形成痹痛,也就是痛风关节炎。

痛风症多见于较肥胖的中老年男性患者。中医谓肥胖多痰湿,痰湿可阻遏阳气于体内运行,并使气血经络阻滞不通。病因多由于平日嗜酒,恣食肥甘厚味的食物,而体力劳动或运动较少,加上年迈脏气虚衰,脏腑功能失调,其中以脾肾两脏清浊代谢的紊乱尤为突出。

中医治痛风症,主力除痰、湿、瘀浊。治疗分为急性期和缓解期,根据患者症状不同,一般来说可将痛风分为湿热蕴结、瘀热阻滞、痰浊阻滞、肝肾阴虚四大证型,只要分出证型,逐步调补体质,除痰湿、瘀、清热、补肝肾,便可有效治疗和控制病情。

中医辨证论治痛风,以药物、针灸、外敷等疗法,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活血通络及止痛,可起即时性的作用,对痛风性关节炎的控制,及延长缓解期的时间,都有不错的疗效。但她强调,防治痛风的关键是积极降低血中尿酸浓度,特别要配合饮食宜忌的调理,更可以让痛风得到更好的控制。

由此可见,喝酒以及经常吃油腻的食物都是引起痛风的主要原因,因此病人除了用药物以及针灸治疗外,平时要注意饮食。

患者应戒吃高胆固醇高嘌呤食物;更重要的是戒酒,一旦血中酒精浓度增加,将阻碍肾脏将尿酸排出,结果也使血中尿酸增加。

痛风验方:土茯苓50克,萆薢15克,泽兰15克,黄柏12克,薏仁40克,苍术15克,泽泻20克,玉片10克,虎杖20克,土元10克,威灵仙36克,地龙15克,葎草20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天1付,吃7天。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治疗痛风,关节红肿热痛,行动不便。

治疗痛风的中药

痛风在临床上是常见的疾病,而且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现在痛风的人也是越来越多了。

在选择痛风的治疗方法上,很多人只单纯偏向于采用西医疗法,但是效果却往往另人失望不已。痛风患者的病情往往比较反复,近年来,中药凭借自身治疗痛风效果的优势越来越受到大家的推崇和信赖,现向大家推荐11种能有效治疗痛风病的特效中药。

一、大黄

味苦涩,性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主要功效是清热泻火,泄浊排毒,凉血解毒,活血止痛。大黄有消炎的作用能抑制痛风发作时关节的炎症反应,而且还可以抑制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从而影响尿酸的形成,从而降低血尿酸的水平。

禁忌:脾胃虚寒、气血虚弱、阴疽、产后、月经期及哺乳期均慎服,孕妇禁服。

二、车前子

味甘,性寒,归肾、膀胱、肝、肺经。具有利水通淋、渗湿止泻、清肝明目、清热化痰的功效。车前子本身含有腺嘌呤琥珀酸,能抑制嘌呤酶,使次黄嘌呤和黄嘌呤不能转化为尿酸,能迅速的降低血尿酸的浓度,减少了尿酸的排泄量,从而抑制了肾结石和痛风石的形成。

禁忌:肾虚寒者尤宜忌之。

三、葛根

味甘、辛,性凉,归归肺、胃经。 具有有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之功效。葛根中含有葛根素,现代研究发现葛根素能作用于免疫细胞、炎症细胞的分泌,粘附因子的表达等的作用,实验研究也证明了葛根提取物能缓解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大鼠关节肿胀,并降低血尿酸水平。

四、土茯苓

味甘、淡,性平,归肝、胃经。具有解毒,除湿,通利关节、消肿解毒、祛湿通络的功效。现代研究证明土茯苓具有抗炎及调节免疫的功效能促进尿酸的排泄,降低血尿酸水平。

禁忌:虚寒者忌用,胃寒呕吐者慎用。

五、金钱草

味甘、微苦、性凉,归肝、胆、肾、膀胱经。具有利水通淋,清热解毒,散瘀消肿的功效,现代研究发现,金钱草提取物能降低高尿酸血症小鼠血清尿酸水平。适用于痛风伴有肾结石的患者。

禁忌:凡阴疽诸毒,脾虚泄泻者,忌捣汁生服。

六、山慈菇

味甘、微辛,性凉,归归肝、脾经。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等功效。其含有秋水仙碱成分,可用于痛风急性发作期,有效缓解痛风的发作。

禁忌:虚体弱者慎用。

 七、香樟根

味辛,性温,无毒,归肝、脾二经。具有理气活血、除风湿等功效,治上吐下泻,心腹胀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疥癣瘙痒。治疗痛风症,可以用香樟根煎水外洗。

八、威灵仙

味辛、咸,性温。归膀胱经、肝经。具有祛风除湿,通络止痛。主治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挛,屈伸不利,骨哽咽喉。威灵仙与苍术、桂枝等配伍,有温经散寒燥湿之功效。用于治疗由寒湿阻滞所致之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挛,关节疼痛,屈伸不利等症。

禁忌:本品辛散走窜,久服易伤正气,气血虚弱,表虚无汗,无风寒湿邪者以及孕妇慎服。

九、虎杖

味微苦,性微寒,归肝、胆、肺经。具有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散瘀止痛,止咳化痰的功效。用于湿热黄疸,淋浊,带下,风湿痹痛,痈肿疮毒,水火烫伤,经闭,症瘕,趺打损伤,肺热咳嗽。

禁忌:孕妇慎用。

禁忌:孕妇忌食。

痛风虽然看起来没有什么,但是发作的话,也是非常疼痛的哦,因此我们一定要注意。其实,引起痛风的原因主要和我们平时的饮食有关系,所以我们尽量少喝酒,以及少吃油腻的食物等等。

没有针对痛风的治疗药物吗?痛风和高尿酸血症治疗前需要注意什么?

(一)治疗

目前对痛风仍无根治药物。临床治疗要求达到以下4个目的:①尽快终止急性关节炎发作;②防止关节炎复发;③纠正高尿酸血症,防止尿酸盐沉积于肾脏、关节等引起各种并发症;④防止尿酸肾结石形成。具体治疗措施应根据病情发展阶段来确定。

1.一般治疗控制饮食,防止过胖,避免进食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脑、肝、肾)、骨髓、海味、螃蟹等含嘌呤最丰富;鱼虾类、肉类、豌豆、菠菜等亦含一定量嘌呤。肥胖患者须限制总热量摄入,以逐渐达到或接近理想体重。但降低体重不宜过快,因脂肪等组织分解过快,可引起血酮体及乳酸浓度升高,抑制尿酸排泄,甚至诱发痛风发作。一般来说,选用中等度蛋白及低脂肪饮食较为理想。平日宜多饮水,以使每天尿量不少于2000ml,有利于尿酸排泄。对痛风病人家族要进行普查,以便及早发现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并定期随访和复查。避免过度劳累、紧张、饮酒、受冷、受湿、关节损伤及使用妨碍尿酸排泄的药物。

2.急性期治疗病人应卧床休息,抬高患肢,一般应休息至关节疼痛缓解72h之后始可恢复活动。对受累关节局部热敷或外敷三圣散,可消炎止痛。药物治疗越早越好,早期治疗可使症状迅速缓解,延迟治疗则可致疗效下降而使炎症不易控制。常用药物有秋水仙碱、非甾体类抗炎药和糖皮质激素等,具体药物如下(表5):

(1)秋水仙碱:对本病有特效,初用时每小时口服0.5mg或2h1mg,至症状缓解或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反应时停用。一般需用4~8mg,症状可在6~12h内缓解,24~48h内控制,以后可给维持量0.5mg,2~3次/d。胃肠道反应剧烈者,可将此药注射剂1~2mg溶于20ml生理盐水中于5~10min内缓慢静脉注入,但应注意不要使药液外漏。按病情需要,6~8h后可以再注射。一次发作中,总量不宜超过4~5mg。对肾功能减退者,初期24h内不宜超过3mg。因本药静脉注射胃肠道反应相对较少,应警惕其中毒反应。毒性反应包括脱发,骨髓抑制导致的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症,贫血和肝损害。胃肠反应常于症状缓解时出现,若出现腹泻可服用复方樟脑酊1~4ml,直至腹泻停止。本药可引起生育缺陷,妊娠前3个月应避免使用。秋水仙碱的药理作用可能是抑制白细胞的趋化及吞噬尿酸盐晶体,抑制溶酶体和乳酸的释放。由于本药临床疗效显著,有时对诊断困难的病例可做试验性治疗,以助鉴别诊断。

(2)非甾体类抗炎药:当痛风诊断肯定时,常选用非甾体类抗炎药以终止关节炎急性发作。

①吲哚美辛:应用最为广泛。初剂量25~50mg,每8小时1次,症状减轻后改为25mg,2~3次/d,连服3天。副作用有胃肠反应、眩晕、皮疹及水钠潴留等。活动性消化性溃疡患者禁用。

②保泰松:有明显抗炎作用,且能促进肾脏排泄尿酸盐,对发病数天者仍有效。初剂量0.2~0.4g,以后每4~6小时,0.1~0.2g,症状好转后减为0.1g,3次/d,连服3天。此药在用秋水仙碱出现难以接受的副作用或无效时方可应用。

③其他:如羟布宗(羟基保泰松)、布洛芬、吡罗昔康(炎痛喜康)、萘普生等,治疗急性痛风均有一定疗效。开始治疗时给予全部治疗量,至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后减量至完全停服。阿司匹林剂量过小有滞尿酸作用,每天用量超过4g才有排尿酸作用,但易中毒,多数病人不能耐受此剂量。

(3)ACTH及泼尼松:对病情严重而秋水仙碱等治疗无效时,可用ACTH25mg加入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或用40~80mg分次肌注,也可给予泼尼松每天30mg分次口服,持续2~3天。该组药物疗效迅速,但停药后易“反跳复发”。临床上常加用秋水仙碱0.5mg,2~3次/d,以防止“反跳”。病变局限于单个关节者,可用可的松(醋酸可的松)25~50mg作关节腔局部注射,疼痛常在12~24h内完全缓解。

3.发作间歇期及慢性期治疗为了预防痛风急性发作,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在此阶段仍需积极治疗。秋水仙碱在控制痛风的急性炎症疗效甚好,但并不降低血尿酸浓度,亦不增加尿尿酸排泄。单纯饮食控制只能使血尿酸下降59µmol/L(1mg/dl)左右。因此,在发作间期及慢性期须使用抗高尿酸血症的药物,使血尿酸浓度下降并维持在378µmol/L(6.4mg/dl)以下,以防止痛风石形成,减轻肾脏损害。

降低血尿酸治疗的指征:①经饮食控制血尿酸浓度仍在416~472µmol/L(7~8mg/dl)以上者;②有痛风石或尿酸钠沉着的X线证据者;③每年急性发作两次以上者;④关节症状持续不能控制者;⑤有肾功能损害者。降低血尿酸的药物有促进尿酸排泄和抑制尿酸合成两类。这两类药物均无消炎止痛作用,且在使用过程中有动员尿酸进入血液循环,诱致急性关节炎发作的可能,因此不宜在急性期应用。在选择哪一类药物上,常根据患者肾功能及24h尿酸排出量决定,每天尿酸排出量低于600mg及肾功能良好者,多用排尿酸药;若肾功能减退及每天尿酸排出量多于600mg,可选用抑制尿酸合成药;若血尿酸增高明显及痛风石大量沉积的病人,亦可二者合用,有使血尿酸下降及痛风石消退加快的作用。

(1)排尿酸药物:目前常用有下列3种:

①丙磺舒:主要抑制肾小管对尿酸再吸收,增加尿酸排泄。为防止尿酸自肾脏大量排出时引起的肾脏损害及肾结石副作用,此药宜从小剂量开始,0.5g/d,分两次口服,两周内逐渐增至(1~1.5g)/d,分3~4次口服,最大剂量为3g/d,只有已试用2~3个月疗效不显著时,才能增大到该剂量。但易发生胃肠反应、皮疹、头痛和药物热等。如发生上述副作用,可及时应用磺吡酮。

②磺吡酮:是保泰松的衍生物,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再吸收,排尿酸作用较丙磺舒强,也从小剂量开始,100mg/d,分两次口服,以后于10天内逐渐增量到300~400mg/d,分3~4次口服,每天最大剂量为600mg。本品也有胃黏膜刺激作用,有消化性溃疡者慎用。

③苯溴马龙:为强有力的利尿酸药,对不宜用丙磺舒和别嘌呤醇或具有广泛痛风结节者尤为适用。用法为25~100mg,1次/d。副作用有胃肠反应、皮疹、发热、肾绞痛和痛风急性发作。国内本药治疗痛风总有效率为89%。

在排尿酸药物治疗过程中,应口服碳酸氢钠3~6g/d,以碱化尿液,并应多饮水,保持每天尿量在3000ml以上,以利于尿酸排出。

(2)别嘌呤醇:此药能抑制黄嘌呤酶,使次黄嘌呤及黄嘌呤不能转化为尿酸,同时也可抑制嘌呤的生物合成。适用于尿酸合成过多,血尿酸过高,对排尿酸药物无效或过敏,肾尿酸结石反复形成或肾功能衰竭及骨髓增生性疾病化疗前后等情况。每次100mg,2~3次/d口服,可增至每次200mg,3~4次/d。与排尿酸药物合用可加强疗效,但一般不需联用。个别病人可有发热、皮疹、腹痛、腹泻、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甚至可有肝大与肝功能损害等副作用。用药期间也可有尿酸转移性痛风发作,可辅以秋水仙碱治疗。

(3)预防用药:对痛风反复发作的病人,慢性炎症不易控制,有时仍有关节炎急性发作,特别是在应用排尿酸药物及别嘌呤醇治疗初期,此时可用小剂量秋水仙碱维持,0.5~1mg/d,往往能使症状得到控制,也可应用吲哚美辛(消炎痛),25~50mg/d维持治疗。

(4)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的治疗:各家意见不一致。一般认为不需治疗。但应避免肥胖、过食、酗酒及精神紧张等可致痛风急性发作的因素。也有人认为,若血尿酸浓度超过476~535µmol/L,尤其对尿排出偏少而有阳性家族史者,应给予别嘌呤醇治疗,并随访观察其病情发展。

(5)对症治疗:对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肥胖症、肾结石、尿路感染、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者,须进行对症治疗。关节活动困难者,给予理疗及功能锻炼。对痛风石破溃形成瘘管者,应予手术刮除。

(6)继发性痛风的治疗:除治疗原发疾病外,对痛风的治疗原则同前述。降低血尿酸药物宜选用别嘌呤醇,有肾功能减退者宜适当减少用药剂量,严重肾损伤者可行透析治疗。排尿酸药易加重肾脏负担而不宜应用。

4.中医治疗

(1)辨证论治:

①风寒湿痹:

症状:肢体、关节疼痛,或呈游走性痛,或呈关节剧痛,痛处不移,或肢体关节重着肿痛,肌肤麻木,于阴雨天加重,舌苔薄白,脉弦紧或濡缓。

治法:祛风散寒,除湿通络。

方药:薏苡仁汤加味。方中羌活、独活、防风祛风胜湿;川乌、麻黄、桂枝温经散寒;薏苡仁、苍术健脾除湿;当归、川芎养血活血;生姜、甘草健脾和中。

②风湿热痹:

症状:关节红肿热痛,痛不可触,得冷则舒,病势较急,伴发热,口渴,烦躁不安,汗出不解,舌红,舌苔黄,脉滑数。

治法:清热通络,祛风胜湿。

方药:白虎加桂枝汤化裁。方中生石膏、知母、甘草、粳米清热除烦;桂枝疏风通络。

③痰瘀痹阻:

症状:痹证日久不愈,反复发作,关节疼痛时轻时重,关节肿大,甚至强直畸形、屈伸不利,皮下结节,舌淡体胖或舌有瘀斑,舌苔白腻,脉细涩。

治法:化痰祛瘀,搜风通络。

方药:桃红饮加味。方中桃仁、红花活血化瘀;当归尾、川芎养血活血;威灵仙通行十二经络,可导可宣,祛风化湿。

若有皮下结节者加白芥子10~20g,僵蚕5~10g,以祛痰散结;痰淤久留者加用虫类药,如乌梢蛇5~10g,全蝎3~5g,以祛淤搜风。

④肝肾亏损:

症状:久痹不愈,反复发作,或呈游走性疼痛,或呈酸楚重着,甚则关节变形,活动不利,痹着不仁,腰脊酸痛,神疲乏力,气短自汗,面色无华,舌淡,脉细或细弱。

治法:补益肝肾,祛风散寒除湿。

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味。方中熟地黄、杜仲、牛膝、桑寄生补益肝肾,强壮筋骨;人参、茯苓、甘草补气健脾;当归、川芎、芍药养血和营;独活、防风、秦艽、细辛、桂枝祛风散寒,除湿蠲痹。

(2)综合治疗:

①中成药:风寒湿痹型可选旭痹冲剂、祛风舒筋丸;风湿热痹型可选四妙丸加味合新癀片、如意金黄散;痰淤痹阻型可选舒筋活血片、冂莶丸;肝肾亏损型可选桂附地黄丸、益肾蠲痹丸。

②单验方:

A.雷公藤根去皮15g,生甘草5g,煎水服用,每天1剂,14天为1个疗程,适用于风寒湿痹型。

B.莶草、臭梧桐各15g,煎水服用,每天1剂,14天为1个疗程,适用于风寒湿痹型。

C.针灸疗法:一般风寒湿痹宜针灸并用;风寒热痹则宜针不宜灸;正虚久痹以灸为宜。常用取穴:肩痛取肩髑、肩贞穴及压痛点;腕痛取阳池、外关、合谷;肘痛取合谷、手三里、曲池;膝痛取膝眼、阳陵泉;踝痛取中封、昆仑、解溪、丘墟等。

方1:脊柱两侧、四肢及病变的局部足背区、踝关节区,重点刺激腰骶椎及其两侧。

治法:采用正刺法和重刺法。先叩刺脊柱及两侧3行,1~2遍,再重点刺激腰骶椎及其两侧5行,各5遍,然后对四肢、足背区、踝关节区做局部刺激。每天叩打1次,10次为1个疗程。

方2:脊柱两侧、下腹部、病变四肢部、关节部,重点刺激腰骶部及其两侧。

治法:采用正刺法或重刺法。先叩刺脊柱及两侧3行,1~2遍,再重点刺激腰骶部及其两侧5行,各5遍,病变四肢部、关节部各叩刺5~7遍,然后对下腹部局部刺激,每天叩打1次,10次为1个疗程。

方3:病变局部(阿是穴)。

治法:选用正刺法和重刺法。以梅花针在病变局部反复叩刺,至痛减为度。每天叩打1次。

(3)其他传统疗法:矿泉浴、洗足、气功等。

5.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常见的上述4种证型,前两型多见于急性关节炎和慢性关节炎发作期,后两型常见于慢性关节炎及间歇期。临床上治疗本病应辨证和辨病相结合方可收到较好的效果。以辨证用药为主,配合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的具有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如黄柏、生牡蛎、茯苓、泽泻、车前子、地龙、秦艽、山慈菇等药。急性期以用秋水仙碱为主,配合清热通络的中药治疗,常用方为白虎加桂枝汤化裁。慢性期应根据患者肾功能情况在选用丙磺舒或别嘌呤醇的同时,结合辨证选方遣药,既可减少西药的用量,还可减少其副作用,临床研究证实中西医结合治疗比单纯用西药及单纯用中药者有效率明显提高。

6.饮食治疗现已明了,人体内尿酸,内源性生成的占80%,外源性摄取(经食物分解产生)只占20%。曾有学者对痛风病人进行了低嘌呤饮食试验,结果只能使病人血清尿酸水平降低29.7~89.2µmol/L(0.5~1.5mg/dl),而且长期严格地限制食物嘌呤,势必也限制了蛋白质的摄取,从而影响合理的营养和病人享受饮食的乐趣。由于抗尿酸药物的广泛应用和有效地控制血清尿酸盐水平,目前饮食治疗只具有辅助作用的地位。

尽管如此,适当限制食物嘌呤的摄取,依然有意义:可防止或减轻痛风急性发作;避免急性发作期的延长;减轻尿酸盐在体内的沉积,预防尿酸结石形成;减少抗尿酸药的应用,从而减少其副作用。

(1)保持理想体重: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血清尿酸盐水平与肥胖程度、体表面积和体重指数呈正相关。临床观察表明,肥胖病人体重降低后,血清尿酸盐水平降低,尿排出减少,痛风发作减轻。

(2)限制食物嘌呤摄取量:有学者建议,每天嘌呤摄取量应在100~150mg以下,尤其应该限制摄取富含嘌呤的食物,常用食物的嘌呤含量如表6。

由于蛋白质在体内具有特殊作用,摄食过多蛋白质,也可使内生性尿酸增加,故亦应适当限制。

(3)鼓励选食碱性食品:含有较多钠、钾、钙、镁等元素的食物,在体内氧化生成碱性氧化物,如蔬菜、马铃薯、甘薯、奶类等,生理上称为碱性食物。水果如柑橘等,经体内代谢后,留下丰富的碱性元素钾,故亦为碱性食品。增加碱性食品摄取,可以降低血清和尿酸的酸度,甚至使尿液呈碱性,从而增加尿酸在尿中的可溶性,故应鼓励病人选食碱性食品(表7)。西瓜和冬瓜不但属碱性食品,而且具有明显的利尿作用,故对痛风病人更为有利。

(4)保障尿量充沛:如病人心肺功能正常,应维持尿量2000ml/d左右,以促进尿酸排泄。因此,病人每天液体摄入总量,应达2500~3000ml。饮料当以普通开水、茶水、矿泉水、汽水和果汁等为宜。但浓茶、咖啡、可可等饮料,有兴奋自主神经系统作用,可能引起痛风发作,故应避免,为了防止夜间尿浓缩,能在睡前或夜半适当饮水,当更适宜。

①限制总热量:总热量根据病人理想体重按休息状态计算,通常不超过每天105~126kJ(25~30kcal)/kg。临床经验表明,成年病人若属中度以上肥胖者(超重30%~50%),每天总热量超过6300kJ,往往不能使体重下降。下述方法,可供限制总热量,减轻体重参考。

A.超重30%~50%及以上病人:总热量以6300kJ/d起始,分为三餐供给。一个月后改为5460kJ/d;或在原饮食基础上减少热能2310~4620kJ/d,以每周减轻体重0.5~1.0kg为目的。

B.超重或轻度肥胖者:总热量以6300kJ/d起始,分三餐供给;或在原饮食基础上减少热能525~1050kJ/d,借以达到每月减肥0.5~1.0kg的目的。

②三大营养素的分配:在限制总热量前提下,三大营养素的分配原则是:高碳水化合物、中等量蛋白质和低脂肪。

A.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包括蔬菜和水果,应占总热量的65%~70%。这也符合国人的饮食习惯,如此,可以减少脂肪分解产生酮体,有利于尿酸盐排泄。但应尽量少食蔗糖或甜菜糖,因为它们分解代谢后一半成为果糖,而果糖却能增加尿酸生成。蜂蜜含果糖亦较高,故不宜食用。蔬菜中的荚豆类如嫩扁豆、青蚕豆、鲜豌豆因含嘌呤量较高,故亦应限制食用。

B.蛋白质:蛋白质应占总热量的11%~15%,通常每天为0.57~1.Og/kg。主要选用牛奶、奶酪、脱脂奶粉和蛋类的蛋白部分。因为它们既是富含必需氨基酸的优质蛋白,能够提供组织代谢不断更新的需要,又含嘌呤甚少,对痛风病人几乎不产生不良影响。但酸奶因含乳酸较多,对痛风病人不利,故不宜饮用。

C.脂肪:总热量的其余部分,则以脂类补充,通常为40~50g/d。由于脂肪氧化产生热量,约为碳水化合物或蛋白质的2倍,为降低病人体重,无疑应该限制。加之痛风病人常常合并高血压、动脉硬化、脂肪肝、胆石症等,亦需低脂饮食。由于脂肪会阻止尿酸盐的正常排泄,故在痛风急性发作期,尤应予以限制。动植物脂肪的比例应为1∶1.5。植物脂肪当以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为宜,选择可参考表8。

(5)注意事项:

①避免饮酒: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它可诱发糖原异生障碍,导致体内乳酸和酮体积聚。乳酸和酮体中的β-羟丁酸能竞争性抑制尿酸排泄,故虽一次性大量饮酒,亦可使血清尿酸含量明显升高,诱使痛风发作。慢性少量饮酒,会刺激嘌呤合成增加,升高血清和尿液尿酸水平。加之饮酒时常佐食豆类和肉禽食品,势必增加嘌呤的摄取。

②限制嘌呤个体化:限制嘌呤含量的摄取,应该根据病人病情轻重、所处病期、合并症和降尿酸药应用情况分别对待,即符合病人的个体情况。

③注意食品烹调方法:合理的烹调方法,可以减少食品中含有的嘌呤量,如将肉食先煮,弃汤后再行烹调。此外,辣椒、咖喱、胡椒、花椒、芥末、生姜等食品、调料,均能兴奋自主神经,诱使痛风急性发作,亦应尽量避免应用。

(二)预后

本病预后决定于与高尿酸血症有关联的病态、治疗情况、肾功能状态及其他合并症。痛风本身不会缩短寿命,但伴有心血管疾病及肾脏进行性病变者预后不良。关节炎反复发作,可以加速关节的畸形及致残。

痛风偏方 能治痛风的中药偏方

痛风这类疾病一般情况下在中老年人身上发生的比较多,而且只要发现了,就一定要进行治疗。那么如何治疗痛风呢?能治痛风的中药偏方有哪些呢?下面就由小编简单的给大家介绍下吧。

痛风是属于代谢性疾病的一种,而且高发于中老年人,同时还是比较严重的疾病而且还不易治疗。

据有些患者透露,通过吃西药的方法治疗痛风,不但不能够治疗,反而会加重病情,并且吃中药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常常让患者痛苦不堪。因此很多人迫切在寻找中草药治疗痛风的方法。

面简单介绍一些能治痛风的中草药,这些中草药治疗痛风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效果并不是很显著,并且,如果要使用中草药,一定要有专业的人士指导治疗,不可在家自行使用中草药。

川乌汤

做法

1、我们将两个已经脱皮后的川乌烘干,再将一小把的黑豆炒熟,再准备全虫、地龙、麝香。

2、将以上药物碾碎为末,煮成溶液状,之后制成绿豆大小的药丸。每天3次,每次用温酒送服10粒。这个中草药方主治因痛风而引发的系列疼痛,具有快速缓解的效果。

山慈菇熏蒸

干蜈蚣6条,皂角刺80g,山慈菇100g,人参、金银花各100g。将药分两次混煮,去汤放入木盆中,先用来熏蒸,待到温度适宜时再用来泡脚,每天两次,每次30到50分钟,三天为一疗程。

三气饮

当归、枸杞子、熟地黄,茯苓、芍药(酒炒)、杜仲、附子,肉桂、牛膝、白芷、北细辛(可用独活代)、炙甘草,生姜。用水煎服,每次200毫升,每日3次;或生药用烧酒1200~1500毫升,浸10余日,即可服用,每次10毫升,每日3次。

鲜玉米须

鲜玉米须100克,加入适量的水,煎煮1小时滤出药汁,小火浓缩至100毫升,停火放冷,加白糖搅拌后吸尽药汁,等待冷却晒干压粉装瓶。每日3次,每日10克,用开水冲服。具有防止肾结石,利尿的作用。

不同类型的痛风病人,在使用药物和药量上都会有区别的,所以上述的这些药方和药量不是对所以的痛风患者都适用的。

通过本文,相信大家现在都知道哪些偏方对痛风患者有帮助了吧,出现痛风不要怕,只要我们配合治疗就一定会有好转的哦。同时,患者平时还要有好的心态,平时注意劳逸结合。

痛风的治疗 中药治疗痛风

痛风是一种常见的病症,好多老年人都能得这种病得。因此,我们应该好好学习一下痛风的一些治疗方法才行,有必要的时候也能用一下的。所以需要我们找到一些方法来正确去治疗痛风,不能盲目治疗。那么,下面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好好介绍一下吧。

治痛风

中药治疗痛风

方一

材料:虎刺鲜根或花(干根)。

做法:煎汁用酒冲服。

功效:有清热通络之效。

方二

材料:红花、白芷、防风,威灵仙。

做法:酒煎服。

功效:用于缓解痛风四肢疼痛症状。

方三

材料:钩藤根,加烧酒适量。

做法:浸1天后分3天服完。

功效:有理气活血止痛之功。

方四

材料:鲜竹叶、白茅根。

做法:鲜竹叶和白茅根洗净后,放入保温杯中,以沸水冲泡30分钟,代茶饮。

功效:有利尿、防止痛风合并症。

方五

材料:芹菜100克(连根须)、大米30克。

做法:芹菜100克(连根须),洗净后切碎,与大米30克同煮至粥熟,入少量盐、味精。可常食。

功效:痛风急性发作时尤宜。

通过上述的讲解,大家应该知道了好多关于治痛风的相关知识了吧,我们可以好好利用中药帮我们治疗痛风的,还是非常容易的,大家不妨可以尝试一下小编给的方法吧,希望小编的介绍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吧。

痛风的治疗方法

痛风是炎症性关节炎的一种常见疾病,它是因为过量尿酸在关节堆积而引起的。那么,痛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呢?接下来为大家解答一下。

痛风的治疗方法

1、饮食控制

痛风患者应采用低热能膳食,保持理想体重,同时避免高嘌呤食物。主要少吃动物内脏、沙丁鱼、蛤、蚝等海味及浓肉汤,其次为鱼虾类、肉类、豌豆等,还要严格戒饮各种酒类,每日饮水应在2000ml以上。

2、药物治疗

对于早期的痛风患者来说可以通过一些药物来治疗,比如抗炎止痛药物可服用秋水仙素、糖皮质激素、吲哚美辛等。建议越早开始服用控制病情越好,且需注意不要改变降酸药的治疗方案,要保持不加不停。

3、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也是中医上面治疗痛风的好方法,专家指出中医针灸治疗对于痛风患者的康复也是极有帮助的。中医针灸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临床统计报告指出针灸治疗痛风的有效率达到92.3%以上。

4、手术治疗

摘除影响关节功能或压迫神经的痛风结节,处理伴有窦道的皮肤溃疡除去巨大的尿酸盐沉积物以减轻肾脏负担,固定疼痛关节特别是负重关节切除无法挽救的坏死指趾或矫正畸形指趾。

以上就是关于痛风的治疗方法的介绍。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帮助,祝您身体健康,生活愉快。

推荐阅读:

  1. 没有针对痛风的治疗药物吗?痛风和高尿酸血症治疗前需要注意什么?
  2. 痛风偏方 能治痛风的中药偏方
  3. 痛风的治疗 中药治疗痛风
  4. 痛风的治疗方法
本文链接: https://jk.yanglaozn.com/zhongyiyangsheng/335657.html
本文标签:大脚趾长 痛风偏方 痛风治疗 痛风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