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运动养生

练习太极拳三大功效

网友投稿 运动养生 2014-04-23

现在越来越多人喜欢练太极拳,因为太极拳养生功效好,在锻炼身体的同时还可以做到静心修身的作用。太极动作慢,但慢得有道理。有研究指出,太极与缓步跑同样对心脏好,但前者消耗体力较少,适合任何人—包括病人—练习。练太极要集中精神,过程中练习的人必须调整心态,放下压力。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太极拳的养生功效有哪些。

有关太极拳的哲理发端于道家学说。道家的阴阳学说、道法自然学说、内丹学说和养生学说等,都对太极拳的产生与发展起着决定性、关键性的影响作用,成为太极拳的基本取向。

太极拳的养身健身机理,概括起来有三个方面

一、健脑

太极拳要求精神专一,意动身随,连绵不断,一气呵成,是对大脑很好的锻炼;太极拳全身放松、动静结合的锻炼方法有益于大脑皮层兴奋、抑制的调整。

二、练身

太极拳要求身体中正安舒,有助于防治颈椎病的症状等疾病;太极拳强调以腰为轴,对腰背等疾病的防治效果突出;太极拳注重节节贯穿,周身一家,有助于关节韧带、软骨组织的功能增强;太极拳着重虚实转换的锻炼,有助于增强身体的平衡性与灵活性;太极拳通过肌肉张弛和关节的屈伸运动,对静脉回流心脏起到促进作用;太极拳还要求“形神合一”,意到、手到、足到、眼到,有助于视觉神经的锻炼与视力的改善等等。

三、练气

中医养生主张“气为血帅,气能生血”;太极拳主张“以意行气,以气运身”。习练太极拳可使呼吸逐步加深,通过横膈上下鼓动,牵动胸腹运动加强,对五脏六腑起到“按摩作用”,有助于加快人体气血循环,这是药物所达不到的效果。

太极拳有延年益寿之效

太极拳的养生保健和预防疾病的功能是有目共睹的,近百年来,太极拳明显地向着养生保存健和医疗体育的方向发展。

杨式太极拳创始人杨澄甫要求习拳者“身躯宜中正而不倚,脊梁与尾闾宜垂直而不偏”。古书有传,拳术精湛者头顶碗水、书本而不溅出和翻落。说明姿势中正的习拳者能始终保持身躯平衡,久而久之,任凭风吹雨打,也不前俯后仰、东摇西摆。

“太极拳以静御动,虽动犹静,故架子愈慢愈好”,这话说的是太极拳缓慢的特点,也道出了防跌的功能。太极拳动作如抽丝,行步如猫行,小心翼翼,步步为营,久而久之,习拳者自会养成谨慎小心的良好习惯,如遇危急也不慌张急躁。有了良好的心理素质与习惯,行路处事也就轻盈自如,不易跌倒。

有一资料说:美国老年协会曾作对比试验。一组老年人练健身房器材,另一组则练太极拳,结果后者平衡功能好,脑子好,走路稳健,摔跤骨折比前者减少50%。最后,美国人得出一个结论,说非常佩服中国东方人的智慧,不花一分钱的太极拳比现代化器械的锻炼要好得多。

因此,经常练习太极可防老人摔跤,不但身体健康且延年益寿。

放慢练拳的速度、降低运动的难度和强度,以及强调架式高低和运动量大小都可因人、因时而异等等,都是向健身方向倾斜。但与此同时,它依旧保持了健身、娱身、寿身、医身和防身等五大功能。

练太极拳治疗前列腺

随着我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人们对于健康养生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太极拳对于的强身健体功能大家都知道的,对于某些疾病的预防以及治疗,太极拳也有其独特的功效,比如说慢性前列腺炎,这通常会让患病的朋友痛苦不堪,今天小编告诉你太极拳的练习与治疗前列腺炎的关系,一起来看看吧。

慢性前列腺炎是成年男性的常见和多发病。属中医“淋证”、“精浊”、“窿闭”等病的范畴。慢性前列腺炎是临床常见病,又是难治之病。慢性前列腺炎临床表现复杂,一般药物难以穿透屏障进入前列腺。尿频、尿道口灼痛,尿道口滴白、余沥不尽;头昏、头晕;阳痿、早泄、遗精;腰骶酸痛、会阴坠胀不适等症状,令患者精神紧张、郁闷不乐,情志的改变,生理的变化对患者造成心、身的创伤,使慢性前列腺炎更加缠绵难愈。

太极拳将医疗保健与体育运动相结合,是中医学的特色之一,属于非药物性的自然疗法。打太极拳对慢性前列腺炎有扶正祛邪、化瘀通阻之功。太极拳的主要治疗原理为:调和人体阴阳气血,协调脏腑,疏通经络,宁神定志,激发人体潜能,身、息、心并调,精、气、神并练,动静结合,身心双调。

需要说明一点,对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有疗效的太极拳,是传统、完整的太极拳锻炼,并不包括国家竞赛套路太极拳。因为国家竞赛套路太极拳,是为普及和推广太极拳而改编的,删除了传统太极拳的内功和站桩这些重要内容,对治疗疾病就缺少了主要的东西,就像方剂“君臣佐使”的配伍中,缺少了臣药。

太极拳锻炼有三调的特点:一、调身练形;二、调息养气;三、调心养神。

1 、调身练形可以调畅气血,柔筋健骨,疏通经络,调动内气运行,通过练形的肢体运动,使脏腑安和,内外协调,整体的功能得到加强。调身作为调息、调心的手段,达到形神统一,意气相合、形气相感,使形体内外和谐安舒,顺畅通泰。

2 、调息可以调整阴阳,协调脏腑功能,改善脏腑的血液循环。调心是调控心理活动、调整意念,通过意念集中,“以一念万念”,排除杂念,宁神定志。“心主神明”,《灵枢·邪客》说:“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

3、通过调心,使神清气爽,“主明则下安”。

慢性前列腺炎多有气机不畅、气血凝滞,瘀阻脉络,腺管堵塞,分泌物瘀积和局部微循环受阻。打太极拳要“松胯圆裆”,对前列腺疾病有很好的纾缓作用,打太极拳要“气沉丹田”,太极拳站桩要“意守丹田”,通过“以形引气”,“以意导气”,内气对前列腺进行循环不息的反复按摩,可清除前列腺分泌物瘀积,促进引流,排出秽浊之分沁物。

太极拳功法补肾强身

很多人喜爱太极拳,每天都在练习太极拳,靠它来强身健体也好,养生休心也罢,补肾功法是太极拳名家李宝良先生秘传的养生秘法,动作简单,看似平常,但若是掌握了其中的心法要诀,可有“补肾之峻猛,强身之迅捷,无出其右”之功用。下面就一起来看看补肾强身的太极拳功法。

功法动作:

直立,两脚分开与肩宽,双臂上举伸直,在脑后交叉,此时小腹略向前倾,双手尽量向上伸直后压,所有力量、意念集中在腰椎。然后力量从腰椎发出,令两臂以最大弧度从脑后向身体两侧压下来,同时下蹲,两手最后在两膝间交叉。结束时意念集中在前脚掌5秒钟,脚后跟不可离地(在两臂向两侧下压时,胳膊不使一点力量,完全是腰在用力)。再站起时,前脚掌先用力,作为起动能量;紧接着将所有力量、意念再次集中在腰椎,两腿不要用一点力量,逐渐站起。两手一直交叉,从胸前直上头顶到脑后(站立过程中身体头脚在后,小腹向前,身体呈弓形)。

呼吸方法:

身体下蹲的整个过程呼气,身体向上站起的整个过程吸气。在呼吸转接时略屏息两秒钟(最好用腹式呼吸法)。练习多长时间应根据个人体质而定,以不觉疲劳为宜。练后很多人会觉腰酸,需要用两手攥空拳,轻轻捶打后腰。

通常练两分钟就会浑身微汗、脚掌发热。有人会打嗝、放屁。至于长期效果,大家自己去感受吧。如出现腹痛,腰酸等不适症状,可按摩复溜、太溪穴,很快可解决。如果再配合金鸡独立一起练,那就更妙了。

太极拳步法的重要性

太极拳的步法十分重要,离开了步法就无法进行对敌,在太极拳中,练好步法的前提是周身必须有一定的松活劲,身子初步有些整合,否则练起来劲沉不到脚上,动起来站都站不稳,或者步动腰不动,腰动腿提不起来,身动手不能相随,东倒西歪,上下散架,这样的步自己一动就想摔倒,交起手来必定挨打!

所以练太极拳的人,基本功有一定的基础之后就要抽出时间,专门的修炼步法。当然,在套路中也可以,不过最好是多体会一种步型,比如野马分鬃,搂膝拗步!

初学太极拳的人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不注意步法,太极拳的步法在学习太极拳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有一些初学者很粗心,只是机械的按照老师教的做,从来不去用心研究拳式结构,上动和下动的关系如何,步法该怎么做才是正确,上下动衔接的拳式结构和一个单动的结构有哪些相同和差异之处。

现在很少有人去研究太极拳的步法,一是失传的原因是许多的练拳人不知道步法的练法,二是一部分人只是在哪傻练,看不懂步法!他们只想着自己站的多稳,怎样使套路好看,优美,推手时怎样支撑八面,他们认为散手技击,器械技击跟推手一样,左右画画圏就行!其实太极拳远非那样简单。太极拳的拳式结构是以阴动和阳动的阴阳动组成的,阴动的起点是阳动的止点,阳动的起点是阴动的止点,互相依存,相互转化,“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互济”。太极拳的步法与人类走路一致,也是符合老子说的“道法自然”的。

传统武术中所讲的步法不是简简单单的招式,或者是几个步型。正真意义上的步法是建立在一定的功夫之上的,不是老师告诉你几个脚的摆法,或者是迈步的方法,三两天就学会的!步法练得好叫“上步不见步”,“步步不断劲”,“虚步是腿法,实脚犹生根”,轻灵自然,迈步犹如定步一样,周身相随,拳脚都能随步法的调动发的出劲!但是这是很高的境界了,没有十年的纯功夫,就是一点体会都不会有的!

脚下的步法,上下相随,和谐规范,虚实变化自如。脚的虚实变化,没有显现的形态,似乎不被人注意。有的人走路很自然,但练拳时就见不到自然的步法了,迈出左脚便弓步,虚实重心的变化不是渐变而是突变,步幅开得大,不和谐,不灵活。究其原因,是忘记了老子说的“道法自然”,有悖于自然规律。太极拳的所有拳势动作都是被动行功。太极拳手、眼、身、步四法四功中,脚是其中很重要的功法。太极拳的特性之一是“举动轻灵”,吴式太极拳的步法就是很轻灵的。实脚松到了顶,虚脚自然上步或后退,循套路路线行功,自然和谐,看不到刻板动作。太极拳行功有个要求,胯以上肩以下的躯干部位空松,似一个空杯,或是一只灯笼。陈式太极拳大师陈长兴素有“牌位先生”的雅号。假如他行拳推手前仰后合主动妄动,大家也不会送此尊号了。

太极拳的健身小魅力

太极拳的魅力在于具有较高的健身养生功效。许多科技工作者对太极拳的功理、功法进行了各种测试与研究,结果表明,太极拳运动完全符合科学健身的规律,它对人体的神经、循环、呼吸、消化、骨骼、关节以及肌肉等,都有积极的影响。

1.对神经系统的调节

练习太极拳要求做到心平气和,精神内守,用意念引导动作,处处柔缓圆活,速度均匀而有规律。这就需要在与人体各个肌群相应的运动神经中枢之间,以及运动神经中枢与植物神经中枢之间达到高度的协调。这种有规律的调节过程,能改善各种器官的功能。现代医学研究得出,长期练习太极拳者,脑电波的清醒波占主导地位,大脑处于良好的觉醒状态,这种状态能增强人体的内脏功能及免疫能力。因此,坚持太极拳锻炼,对神经衰弱、失眠、头晕、记忆力弱,以及由神经系统功能障碍造成的其他疾病,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2.对循环系统的调节

常言道:“人身血脉似长江,一处不到一处伤。”这形象地说明了人体气血畅活对健康的重要性。太极拳是一种螺旋式的弧形运动,这种运动过程对血管与淋巴管能起到良好的机械按摩作用,促使阻塞的或狭小的动脉两侧的小血管分支得以扩张,保持气血畅活。同时,太极拳的练习又要求全身肌肉的放松,从而反射性地引起血管舒张,最终减轻心脏负担,使高血压得以下降。因此,经常练习太极拳可以明显提高心肌的机能,改善心脏的泵血功能,降低血管阻力和血黏度,从而对心、脑血管系统的疾病起到良好的防治作用。

3.对呼吸系统的调节

太极拳运动中的开、合、虚、实动作,要求与呼吸相结合,即实为呼,虚为吸。练习太极拳时,要气向下沉,即“气沉丹田”。这样可以保持胸宽和腹实的状态,使得胸部舒适、自然,腹部松沉,从而能有效地放松紧张的呼吸肌,改善肺通气量,增强肺脏的代偿功能,延缓肺腑呼吸系统的衰老。因此,练习太极拳能有效地防治气管炎、肺气肿等呼吸道疾病。

4.对消化系统的调节

练习太极拳,要求做到呼吸深长、“气沉丹田”,这样能增加膈肌和腹肌的活动幅度,对胃肠等器官起着一定的按摩作用,进而增强胃肠蠕动,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和胃肠等内脏器官的血液循环,最终提高胃肠道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因此,长期练习太极拳,对消化不良、便秘、慢性胃肠炎等消化系统的疾病均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5.对运动系统的调节

练习太极拳时要求做到松静安舒,以意领气,用意念引发劲力。这种劲力是在意念的引导下呈螺旋式运动时产生的,它发源于腹部,并通过腰部运至四肢,最后到达手指和足尖。这种螺旋式运动过程,能诱发机体内部的自动按摩,加快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因此,长期练习太极拳,不但能保持骨骼、肌肉应有的弹性和韧性,使各关节周围组织的营养状况得以改善,而且还对关节变形、肌肉萎缩等病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推荐阅读:

  1. 练太极拳治疗前列腺
  2. 太极拳功法补肾强身
  3. 太极拳步法的重要性
  4. 太极拳的健身小魅力
本文链接: https://jk.yanglaozn.com/yundongyangsheng/8116.html
本文标签:太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