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养生

轻松找准八个穴位,祛湿健脾胃有奇效

网友投稿 中医养生 2017-07-26

说到祛湿健脾养胃,找准以下八个穴位,每天按摩1分钟,有奇效!

1.血海穴

取穴方法:坐在椅子上,绷直双腿后膝盖内侧会出现一个凹陷,在凹陷的上方有一块隆起的肌肉群,肌肉群的顶端就是血海穴。

功效:血海穴属于足太阴脾经,是治疗“血症”的重要穴位,具有养血活血、健脾化湿、祛风止痒的功效,是防治妇科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皮肤科疾病及肌肉关节疼痛等病症的主要穴位。

2.丰隆穴

取穴方法:丰隆穴在小腿外侧,膝眼与外踝尖间的中点,也就是外踝尖上 8寸的位置,距离胫骨前缘两横指的距离。

功效:中医认为,“脾为生痰之源”,各种原因引起的脾胃失调、运化失司、水湿停滞,聚而成痰,化生百病。丰隆穴是临床“祛痰”的主要穴位,具有祛湿涤痰的作用,配合足三里长期坚持按摩能清除浊湿。

3.阴陵泉穴

取穴方法:阴陵泉位于小腿的内侧,膝下胫骨内侧凹陷中,与阳陵泉穴相对。顺着膝盖内侧横纹向上,会摸到一块突起的骨头,它是胫骨,顺着胫骨的下方和内侧向上摸,会摸到一个胫骨,拐弯并且凹陷的地方,这里就是阴陵泉所在位置。

功效:阴陵泉为足太阴脾经的合穴,它能够健脾益气,促进脾运化水湿的功能,能健脾化湿、通利三焦、消胀利水。

4.中脘穴

取穴方法: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 4寸处,即一个横掌的距离。

功效:中脘穴为胃的募穴、又为腑会之所。脾胃互为表里,同为后天生化之本,共同协作以化体内水湿。因此,按摩中脘穴能够温中散寒、健脾祛湿、和胃理气,对于缓解伏天暑湿造成的食欲不振、腹胀、腹泻、腹痛、便秘等症有很好的效果。

5.足三里穴

取穴方法: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

功效:作为健脾胃的第一要穴,足三里穴对所有消化系统疾病均有效果,除湿自然也少不了它。按摩足三里穴可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疏风化湿、扶正祛邪。

6.承山穴

取穴方法:稍稍用力踮起脚尖,小腿后侧肌肉浮起的尾端即为承山穴。

功效:承山穴是人体最有效的祛湿要穴,能振奋膀胱经的阳气,排出人体湿气。有些人轻轻一按自己的承山穴,就会有明显的酸胀痛感,表明体内有湿。

7.天枢穴

取穴方法:取仰卧的姿势,天枢穴位于肚脐左右两边两寸处。

功效:天枢穴属于胃经,又联系大肠,最能通肠道、排宿便,按摩此穴可促使湿邪、毒邪从粪便排出。

8.合谷穴

取穴方法:合谷穴位于大拇指和食指的虎口间,拇指食指像两座山,虎口似一山谷,合谷穴就在其中。

功效:合谷穴是大肠经的总开关,具有升清降浊、宣通气血的功能,但体质较差者不宜给予强刺激。

血海穴是哪条经络上的穴位呢?

  血海穴是足太阴脾经上的穴位,血海主要用于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睾丸炎、荨麻疹、湿疹、皮肤瘙痒症、神经性皮炎、贫血、便血、尿血、下肢瘫痪、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炎等。

  血海是治疗血症的一个要穴,具有活血化瘀、补血养血、引血归经的作用。血海穴是生血和活血化淤的要穴,位置很好找,用掌心盖住膝盖骨,五指朝上,手掌自然张开,大拇指端下面便是此穴。坐在椅子上,将腿绷直,在膝盖内侧会出现一个凹陷的地方,在凹陷的上方有一块隆起的肌肉,肌肉的顶端就是血海穴。

  患者平时可以指柔为主,每次按摩五分钟,每天两次,从而达到效果。如果选择针灸,建议前往正规机构或医院进行,以免对身体造成损伤。

血海穴位位置图和作用是什么

血海穴是足太阴脾经的一个输血,血海穴的位置是在大腿内侧,髌骨底缘内侧端上两寸在股内侧肌的隆起处。一般是从膝盖骨内侧的上角上面大约三横指宽斤肉钩地方一按就会感觉到疼,作用主要是会对一些病症进行调理。比如最常用调理皮肤科的疾病,比如神经性皮炎神经性的瘙痒以及荨麻疹瘾疹,另外血海穴还是调经的药穴,对于妇科的月经不调非常好的作用。因为它邻近膝关节所以对膝关节的一些病症,比如膝关节的疼痛,有很好的调理作用。可以进行按摩针灸,局部感觉到酸胀麻痛的情况就是按摩的力度是比较好的,也可以用艾条进行温灸,刺激血海穴达到治疗的作用。

春季预防风疹的特效穴——血海穴

春风既能带来温暖,也会带来风邪。风疹是风邪引起的最常见疾病之一。风疹最大的特点就是痒,如果不注意控制,会从一两个部位发展到全身。春季防风疹可以通过点按血海穴来治疗。

春风得意时,最需防风疹

春季草木开始发芽,气温逐渐回暖,但是料峭春寒时候的春风须得多多防范。春风得意时,稍不注意,风邪就会侵入人体。

有没有风,我们只要看看树木就知道了。那么,风邪侵袭了人体,我们怎么知道呢?“风者,善行而数变。”(《黄帝内经·素问》)中医认为,风邪变化无定,病变多样,在表可稽留于皮毛之间,在里可游走于经络之中。风邪侵犯肌表,就会出现风疹。

风疹的特点——痒

如果风邪藏留于皮毛或肌肉腠理之间,就会引发瘙痒难忍的风疹疙瘩,也叫荨麻疹。风疹最大的特点就是痒。但这种痒和平时的痒不一样。我们知道风最明显的特点是吹来吹去,不会固定在一个地方。风疹的痒也有相似的特点,它不局限在一个地方,你刚在这地方挠舒服了,过不了一会儿,那个地方又起了疹……往往一开始是一两个部位发痒,后来逐渐蔓延,发展到最后可能全身都痒起来,瘙痒难忍。

风疹是由风邪引起的,所以,遇到出风疹的孩子,有经验的老人都会说,要待家里,不要出去,不要吹风。大夫也会嘱咐说,多穿点儿衣服,别让风吹着。

需要注意的是,过敏体质的人特别容易发生风疹,要更加注意防范。

防风疹就按摩血海穴

血海穴,顾名思义,是血很多的地方。的确,这个地方就是气血的海洋,是一个多气多血的地方。皮肤瘙痒,其根源就在于血不润肤。所以,不光是风疹引起的瘙痒,老年人气血不足导致的皮肤瘙痒一样可以通过按摩血海穴来缓解。

此外,血海穴是足太阴脾经上的穴位,对于一切与血有关的疾病都有很好的调理效果。因此,不仅是皮肤瘙痒,女性的月经不调等问题也可以通过按摩血海穴来调理。

血海穴怎么找、怎么按

血海穴位于大腿内侧,膝盖附近。先找到膝盖的内侧缘,也就是髌骨内侧缘。髌骨是一个倒立的三角形,把同侧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拢,无名指中部紧贴髌骨内侧缘向上丈量,食指指缘中间的位置就是血海穴。血海穴左右腿各一个。

操作要领:血海穴处的肌肉较厚,可用拇指用力按压、揉动

痛经、月经不调?试试按摩血海穴


血海穴

血海,属足太阴脾经。血,受热变成的红色液体也。海,大也。该穴名意指本穴为脾经所生之血的聚集之处。本穴物质为阴陵泉穴外流水液气化上行的水湿之气,为较高温度较高浓度的水湿之气,在本穴为聚集之状,气血物质充斥的范围巨大如海,故名。

血海穴的位置


血海穴,是足太阴脾经的一个普通腧穴,应采用仰卧或正坐、屈膝的姿势,血海穴位于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从膝盖骨内侧的上角,上面约三指宽筋肉的沟,一按就感觉到痛的地方)。

血海穴主治什么疾病

1.治月经不顺:包括月经有血块、经期提早或延后、血崩、经血淋沥不断、闭经、痛经。

2.腹股沟湿疹:病因多为湿热下注,本穴可利湿清热。

3.治疮疡:本穴可以清血利湿,治血液中血浊血毒血热引起的疮疡。

4.治膝盖痛:例如退化性关节炎、风湿性膝关节炎,多与风湿有关,中医认为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此穴可以祛风清热、疏筋活血与阳陵泉穴同按效果更好。


5.治血疾病:统治凡与血液循环有关的疾病。

6.治荨麻疹:风寒外侵肌表引发一连串皮肤丘疹,用拍穴法。

7.脱发秃头:本穴可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毛囊微循环,使发易长少油不脱落。

8.治皮肤痒:血虚、血躁,血稠引起的皮肤痒,用拍穴法。

女性按摩血海穴的好处

痛经伴有呕吐,艾灸此穴同时配合足三里穴可立刻缓解症状。血海擅调妇科血病,是治疗妇科血证及同血分有关的皮肤病的要穴。它能调血、理血、引血。


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崩漏,功能性子宫出血、带下,产后恶露不尽,贫血;小便淋涩;气逆,腹胀;风疹,瘾疹,湿疹、皮肤瘙痒、神经性皮炎,丹毒;股内侧痛,膝关节疼痛;腹痛,体倦无力,便溏腹泻等。

血海穴是人体穴位之一,位于膝盖上方。对其按摩或针灸可治疗痛经、荨麻疹、产妇酸痛等症,女士午饭前按摩还可帮助祛除面部雀斑。

【特效按摩】每天早晚用拇指尖按揉血海,每次1-3分钟,可使女人肌肤细腻、红润有光泽。

没想到吧?血海穴对女人这么重要,益处竟然这么多!赶快按起来!

推荐阅读:

  1. 血海穴是哪条经络上的穴位呢?
  2. 血海穴位位置图和作用是什么
  3. 春季预防风疹的特效穴——血海穴
  4. 痛经、月经不调?试试按摩血海穴
  5. 春季防病常按七穴位 血海穴补血养肝
本文链接: https://jk.yanglaozn.com/zhongyiyangsheng/21347.html
本文标签:血海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