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养生

肝脏不好按摩哪里 如何按摩养肝

网友投稿 中医养生 2019-09-19

肝是人体五脏之一,在人体器官和功能活动里扮演这极其重要的角色,任何食物要消化和吸收都要经过肝的过滤,因此肝脏的健康与人们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所以养肝至关重要,通过穴位按摩就是一种非常好的养肝方法,那么肝脏不好可以按摩哪里?如何按摩可以养肝?

1、肝俞穴

位置:肝俞穴位于人体的背部,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功效:肝的背俞穴,是肝之元气在身体背部汇聚而成的水湿风气,由此外输膀胱经,具有散发肝脏之热的功效,可补肝阴,养肝柔肝,现代医学主要可用于治疗急慢性肝炎、胆囊炎、夜盲症、近视等。

按摩:采取俯卧姿势,双手大拇指的指腹分别按压在脊柱两侧的肝俞穴,由轻到重的做旋转式按摩10秒再放开,重复按摩约5分钟,至局部有微微酸胀感为宜,注意手法柔和。


2、大敦穴

位置:大敦穴在脚大拇指,靠第二趾一侧,取位时,可以采用坐次或是仰卧姿势。

功效:肝经温热水液由大敦穴输送于体表,本穴具有调理肝肾、熄风开窍、安神定痫、理血之功效,当出现焦躁之类的不良情绪时,按压本穴可有效缓解。

按摩:按压本穴7-8秒,再慢慢吐气,每天晚上睡觉前按摩,重复10次左右,早起后也要按摩数次。

3、行间穴

位置:行间穴在足背侧,当第一、二趾间,通俗些说在大脚趾与二脚趾之间的红白肉交际处。

功效:本穴是肝经气血物质运行的道路,小部位水湿吸热胀散而上行,此部分气血表现出火的炎上特特征,因此属火,如果肝火太旺,按摩本穴可以清热泻火,本穴可用于治疗宿醉不适、眼部疾病、肝脏疾病、肝经风热所致诸证等。

按摩:按压行间穴5秒钟,至感到局部有酸胀感,休息5秒后再按压,重复约20次。

4、太冲穴

位置:太冲穴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与行间穴相距较近。

功效:太冲是肝经的原穴,调控着肝经的总体气血,是肝经之原动力,肝脏所表现的个性和功能都可以从太冲穴找到形质,如在人生气时,肝也受到影响,此时按压太冲,往往就会有压痛感。本穴现代常用于治疗脑血管病、高血压、青光眼、月经不调、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等症。

按摩:手拇指指腹按压太冲穴,沿骨缝的间隙按压并前后滑动,做20次,再用同样的手法按摩另外一侧。

温馨提示:根据中医的记载,动怒是很伤害肝脏的,容易引发肝火,所以养护肝脏首先要做到的是保持乐观、豁达、积极向上的情绪。

白发变黑发最好的方法,食疗搭配穴位按摩内调外养效果好

白发不只是老年人才会长得,现在有很多年轻人开始长白发,那要怎么做才能预防白发呢?目前大家都会选择把头发染黑,但这样长期用化学染发剂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并不是白发变黑发最好的方法,大家可以试试食疗、按摩来内调外养。

白发变黑发最好的方法

一、食疗

食疗的意义在于,人体头发中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有很多是人体不能自己生成的,需要从饮食中获取,当头发中的钼元素较多时,头发就乌黑靓丽,镍含量太多时头发就是灰白色,所以任何的营养元素我们都要摄入均衡,想要拥有乌黑的秀发,就要多吃“黑色食物”,补肾还能促进黑发。

1、黑豆:含有的异黄酮是和女性的雌激素结构相似的物质,经常吃黑豆能调节雄性激素的水平,改善脱发现象,促进头发生长,黑豆中含有的黑色素还能促进人体络氨酸酶的合成,使白发变黑发。

2、黑芝麻:有补肝益肾、养血乌发、美容养颜的极佳食品,含有的生物素对于身体虚弱、早衰导致的脱发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像吃药、疾病导致的脱发也有一定的改善,长期吃头发也会乌黑有光泽。

3、核桃:在古医书中就有记载,核桃有乌发、润肤的作用,“通经脉,黑须发”,血旺则发黑,含有的多种维生素对人们的皮肤有很好的美容作用,坚持食用,白发变黑发!

二、穴位按摩

1、风池穴:在脖子和后脑勺的交汇处,按摩这个穴位能促进脖子、头部的血液循环,经常按有很好的效果。

2、角孙穴:耳朵内侧的最高点,在头部侧边有个凹陷的位置就是,平时按能促进血液循环。

3、百会穴:在头顶的正中央,按摩这个穴位有安神、治脱发的功效。

按摩和运动是一种不需要花钱的简单方法,但是需要大家长期坚持,因为见效比较慢,但绝对比染发剂要健康,平时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人们在忧思过重的情况下,头发就会白的快,所以大家结合食疗、按摩、适量运动、规律的作息,白发变黑发不是什么大问题。

如何缓解三叉神经痛 穴位按摩有疗效

预备式:坐位,双目微闭平视,放松心情,调匀呼吸,静息1~2分钟。

揉按颊车穴:用双手拇指分别放在同侧颊车穴上,适当用力揉按0。5~1分钟。功效:解痉止痛,消肿除烦。

揉按下关穴:按摩穴位可以治疗三叉神经痛吗?用双手食指或中指分别放在同侧下关穴上,适当用力揉按0。5~1分钟。功效:疏风清热,解痉止痛。

推印堂穴:以一手拇指指腹放于印堂穴上,其余4指附于对侧目外,适当用力自印堂向上推至发际处,反复推20~30次。功效:祛风开窍,安神宁志。

合按内、外关穴:用一手中指和拇指指尖,放在对侧外关穴和内关穴,对合用力按压0。5~1分钟,双手交替进行。功效:和胃理气,安神镇痛。

穴位按摩护肤法 肌肤白皙透亮按出来

皮肤暗淡的原因:

原因一:皮肤中的毛细血管收缩,微循环不畅,导致皮肤营养不足,从而无法赋予皮肤健康红润的色泽。

原因二:皮肤表面不光滑,比如过多的角质或皮屑的堆积,会使光线不容易被吸收并向不同方向分散折射,从而使脸色看上去不是那么光彩明亮。

原因三:皮肤表层的毛细血管过度收缩,使得表层肌肤凹凸不平、色泽黯淡。

如何护肤?

穴位按摩护肤步骤:

护肤步骤一:按摩攒竹穴

攒竹穴——感到睡不够是常有的事,黑黑的眼圈更是像睡意一样挥之不去,脸色也容易变黄,缺乏光彩。

按摩攒竹穴位可以疏通经络,加速面部淋巴循环,提神醒脑的同时缓解浮肿。

方法:用手指稍微用力按摩,感到酸痛即可。

护肤步骤二:按摩迎香穴

迎香穴——暖气给你温暖的同时,也把肌肤烤得发干。早起镜子里那张干巴巴的脸可绝对不能带出门。

按摩迎香穴能促进面部血液循环,让皮肤恢复弹力和水分。

方法:以指关节按压此穴做圈状按摩。

护肤步骤三:按摩瞳子篌穴

瞳子篌穴——眼皮水肿,有点睁不开?按摩这里即可!

这里针对眼部浮肿最有效,按完以后还会感到眼睛视线更清楚了。

方法:用食指或指关节绕圈轻揉。

头面部穴位按摩方法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注重保健,尤其在疾病高发的冬季更是加重了保健工作。中医指出,在我们的头和面部分布着很多的穴位,如果你闲来无事,不妨按按头面部的这些穴位,可以帮助你缓解头痛等一些不适的症状,还可防止皱纹的出现,延缓衰老。

(1)双掌按头:坐位,用双手掌心分别置于头两侧的颞部,用力对按1分钟左右。该手法有健脑、宁神、止痛的作用,常用于治疗神经衰弱、血虚性头痛、低血压病、头晕等症。

(2)按揉脑空:坐位,用双手拇指罗纹面分别按揉两侧脑空穴半分钟,以酸胀为宜,其他手指置于旁边以助力。该手法可防治头痛、目眩、颈项强痛等病症。脑空穴大致位于头后枕外隆突的上缘,距正中线约三横指。

(3)按揉风池:坐位,用双手拇指罗纹面分别按揉两侧风池穴半分钟,以酸胀为宜,其他手指在旁助力。该手法有醒脑开窍的作用,可防治头痛、目眩、目赤肿痛、耳鸣、中风、颈项强痛等病症。风池穴大致位于耳后高骨与颈肌之间的窝中,后发际内。

(4)拍击头顶:坐位,眼睛平视前方,牙齿咬紧,用一手的手掌心在囟门处做左右节律的拍击动作,约半分钟。该手法有醒脑安神、消除大脑疲劳、宽胸理气的作用,常用于头痛、头晕、失眠、胸闷心悸等病症的防治。

(5)指叩头部:坐位,双手五指自然弯曲成钩状,手指之间自然分开,双手交替从头的前发际处叩或点至后发际处,反复叩、点约半分钟。其作用和防治的疾病同上法。

(6)分抹前额:坐位或仰卧位,以双手食指屈曲成弓状,用第二指节的桡侧面从前额正中向两侧分抹至鬓角发际处,约半分钟。该手法有醒脑安神、润泽额部皮肤、增强额部皮肤的张力、防止额前出现皱纹的作用,常用于美容和防治头痛、头晕、失眠等病症。

(7)指抹眉弓:坐位或仰卧位,用两手中指、食指罗纹面对置于两眉头凹陷处的攒竹穴,由内向外沿眉弓经鱼腰至眉梢处,约半分钟,两手的拇指分置于两侧面颊部以助力。该手法有醒脑明目的作用,可防治头痛和各种眼病。

(8)按揉印堂:坐位或仰卧位,用一手的中指按揉印堂穴半分钟,该手法可防治头痛、头晕、失眠健忘、鼻衄、鼻渊等病症。

(9)点按攒竹:坐位或仰卧位,用两手的拇指指端对置于两眉的眉头攒竹穴处,稍用力向下点按半分钟,以酸胀为度。该手法有醒脑明目、疏风清热的作用,常用来防治头痛、头晕和各种眼病。攒竹位于眉头处眼眶的小凹陷中。

(10)点按鱼腰:坐位或仰卧位,以两手的拇指指端对置于两眉的中点鱼腰穴处,稍用力向下点按半分钟,以酸胀为度。该手法可以防治眉棱骨痛、眼睑下垂、眼睑瞤动、目赤肿痛、目翳等病症。

(11)指掐睛明:坐位或仰卧位,用一手的拇指和食指指甲掐两侧的睛明穴半分钟,以酸胀为度。该手法有醒脑明目、疏风清热的作用,常用来防治头痛、头晕和各种眼病。睛明穴位于眼睛目内眦处。

(12)按揉四白:坐位或仰卧位,用两手的食指罗纹面分别按揉两侧的四白穴半分钟,以酸胀为度。该手法可用来防治目赤痛痒,眼睑瞤动、目翳等病症。四白穴位于鼻旁目眶下缘下的凹陷中。

(13)按揉太阳:坐位或仰卧位,用两手的中指分别按揉两侧的太阳穴半分钟,以酸胀为度。该手法常用于防治各种头痛、头晕、眼病、感冒等病症。另外,还可增强眼外角皮肤的张力,防止和减缓眼外角出现皱纹。

(14)指抹眼眶:坐位或仰卧位,双眼轻闭,用两手的食、中二指分别置于两眼的上、下眼眶,由内向外沿眼眶的上、下缘摩动约半分钟,该手法常用于防治各种眼病,还有防止眼睑下垂的作用。

(15)掌心压眼:坐位或仰卧位,双眼轻闭,两手掌心搓热后,趁热分别置于两眼球上,慢慢向下压,待眼球有微胀感时将手抬起,反复操作3~5次,该手法常用于防治各种眼病。

(16)拿捏鼻根:坐位或仰卧位,用一手的拇指和食指分别置于鼻根的两侧,然后拿捏鼻根部肌肉约半分钟,该手法具有疏通鼻窍、活络止痛的作用。可用于防治各种鼻病和前额痛。

(17)揉推鼻部:坐位或仰卧位,用两手的食指同时按揉两侧迎香穴半分钟,然后两手的食指和中指伸直并拢,分别从迎香穴向上推抹鼻旁至鼻根部30次,使按摩的局部产生轻微的温热感。该手法有疏通鼻窍、增加面部肌肉张力的作用。常用于防治各种鼻病和面神经麻痹。

(18)按揉颊车:坐位或仰卧位,用两手的食指和中指并拢,分别按揉两侧颊车穴半分钟,以酸胀为度。该手法常用于防治牙痛、口眼歪斜、颊肿、口噤不语等病症。颊车穴位于咬紧牙关时咬肌隆起处。

(19)舔摩口腔:坐位或仰卧位,口唇轻闭,以舌在上、下齿及齿龈处依次进行舔摩3~5次,该法具有促进血运、清洁牙齿、消炎镇痛的作用。常用于防治牙龈炎、老年性牙龈萎缩等牙病。

(20)轻叩牙齿:坐位或仰卧位,口唇轻闭,上下齿轻轻叩击30次,该手法能改善牙床部的血液循环、预防牙疾、常用于防治老年性牙齿松动和脱落。

(21)击鸣天鼓:坐位,双手掌心紧按两侧耳孔,食、中、无名指三指同时轻轻弹击头后枕骨部30次,然后,手指紧按后头枕骨部,掌心用力按耳孔处,再突然放开,连续开闭10次。该手法具有疏通耳络、开窍益聪的作用。常用于防治耳聋、耳鸣等病症。

(22)揉捏耳部:坐位,以拇指、食指分别置于耳廓前后,自耳尖起沿耳轮揉捏至耳垂止,反复揉捏3~5遍。该手法有开窍益聪、清醒头脑、强身健体的作用,常用于防治耳聋、耳鸣、头晕、脑胀等病症。

(23)按揉耳部:坐位,两手的中指和食指分开,中指分别置于听宫穴,食指分别置于翳风穴,同时按揉两穴半分钟。该手法有清醒头脑、加强听觉的作用,常用于防治头脑闷胀、耳聋、耳鸣的病症。

(24)捏拉耳垂:坐位,用两手的拇指和食指分别捏住两耳的耳垂,先进行揉捏10次后,再稍用力向下牵拉10次。该手法有开窍益聪、泻肝明目、滋肾降火的作用,常用于防治目赤肿痛、耳鸣耳聋、耳痒等病症。

(25)搓手浴面:坐位或仰卧位,先将两手搓热,然后两手掌心紧贴前额,用力由上向下擦到下颌,再从两侧向上绕到前额做环转运动,反复操作10次。该手法有清醒头目、润泽皮肤的作用,可使面色红润、面部皮肤柔嫩,常用来防治面神经麻痹、面部容颜衰老。

推荐阅读:

  1. 白发变黑发最好的方法,食疗搭配穴位按摩内调外养效果好
  2. 如何缓解三叉神经痛 穴位按摩有疗效
  3. 穴位按摩护肤法 肌肤白皙透亮按出来
  4. 头面部穴位按摩方法
  5. 中医穴位按摩祛痘法
本文链接: https://jk.yanglaozn.com/zhongyiyangsheng/24502.html
本文标签:穴位按摩 养肝按摩 如何按摩养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