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养生

熬中药用什么锅 怎么正确熬制中药

网友投稿 中医养生 2019-11-15

熬制中药不仅仅要讲究步骤,还要讲究熬药器具。因为药物在熬制过程中是能够和锅进行接触的,如果选用的材质不对,药物中的有效成分很有可能会在熬制过程中被破坏,大大降低药效。那么熬中药用什么锅好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熬中药用什么锅

熬中药最好用砂锅、陶瓷锅或者是玻璃锅,不要用金属类的锅。砂锅、陶瓷锅、玻璃锅相对来说材质比较稳定,不容易与药物发生化学反应,而且传热效果均匀缓慢,能够保证中药汤剂的质量。金属类的锅容易在空气中氧化和中药发生化学反应,对中药的药效产生一定的影响。

怎么正确熬制中药

1、熬制前用水浸泡

拿到药物后,先检查是否有发霉或虫蛀等药物,发现后应及时处理,以免影响药效。检查完后,用冷水浸泡50-60分钟。如果是花、叶子、草之类的药物可浸泡50分钟,如果是根、茎、皮等比较坚硬质地的药物需浸泡60分钟左右。充分的浸泡,可以让药物中的有效成分快速溶入水中。

2、煎药工具最好用砂锅

因为砂锅的导热较慢,受热比较均匀,而且保温效果较好,不会与药物中的成分发生任何化学反应,也不会产生任何对身体有害得毒素,以免造成对身体的二次伤害。

3、加入适量的水

往浸泡过水的药物中加入适量的水,超过药物3-5cm左右就可以了,熬出来的汤药在200mm左右即可,多加水与少加水都会影响其药效。

4、控制煎药时间和次数

煎中药一般情况下都是煎两次,第一次是“头煎”,药效可溶出45%左右,而第二次煎,药效可溶出35%左右,然后早晚各服一次,这样药效也才会发挥到最好。

以上就是熬中药用什么锅以及怎么正确熬制中药的相关介绍。熬制中药除了选器皿重要外,了解及掌握煎中药的正确方法也同样的重要。

熬中药加3片生姜要不要去皮

熬中药加3片生姜一般不需要去皮,但具体是否去皮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分析。

生姜和生姜皮具有不同的解释,在临床上功效定位也有一定不同。例如对于治疗水肿类的中药,生姜在使用的时候无需去皮,生姜皮具有利水功效。如果平时患风热感冒的时候,使用生姜熬中药,通常需要去皮。针对于脾胃虚寒导致的胃痛或呕吐等疾病,使用生姜的时候通常也需要去皮。

患者在喝中药期间要严格戒烟和戒酒,对于辛辣刺激食物和生冷类食物也要忌口。

熬中药为啥不能盖盖子

煮中药盖盖子没有具体的规定。盖子能不能盖住,要根据中药种类的不同而论。在配制某些中药时,应盖上盖子。例如,煮补药时,应盖上锅盖煮沸,以保存药性。一些药性芳香发散的中药,如薄荷、藿香在煎制时需要盖盖子,而且煎煮时间不宜过长,以免有效成份挥发。而一些有毒的药物,煎制时需要揭开盖子,如细辛,其挥发油是有毒的,开盖熬制将其有毒成份挥发掉。另外熬中药的器皿最好选用砂锅、砂锅热量散发均匀。

熬中药的正确方法 熬中药注意这些事效果更好

中药比起常见的西药来说,虽然见效较慢,但没有什么副作用,能够根治疾病,是很多朋友生病时的佳选择,但是你知道熬中药的正确方法吗?要知道,中药的熬制方法错了,是会影响药效,甚至让治病药变成要命药。今天就让我们来看一看熬中药的注意事项。

熬中药的正确方法

中药是人们生病时很好的选择,但熬制中药的方法是很重要的,如果没有正确的步骤,很容易导致药物的功效出现问题。

一、煎药器具的选用

中药汤剂的质量与选用的煎药器具有密切的关系。现在仍是以砂锅为好,因为砂锅的材质稳定不会与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其传热均匀缓和,这也是自古沿用至今的原因之一。

此外,也可选用搪瓷锅,不锈钢锅和玻璃煎器。但是不能使用铁锅,铜锅,主要是因为铁锅或铜锅的化学性质不稳定,易氧化。在煎煮药时能与中药所含的化学成分发生反应,如与鞣质类的成分可生成鞣酸铁,使药液的颜色加深。与黄酮类成分可生成难容性聚合物。与有机酸类成分可生成盐类。这些都会影响汤剂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中药汤剂的临床疗效。

二、煎药的加水量

水量,也是煎中药时必须要注意的事情,加水量的多少,决定了汤剂的治疗效果。

加水少了,会造成药物煎煮不透,有效成分浸出的不完全。加水多了,煎煮出的药液多,病人服药时很不方便。

中药材因其质地不同,它的吸水量差别也较大,一般加水量控制在5-10倍。重量相同的药物,质地疏松其体积就大,吸水量自然就多。质地坚实其体积就小,吸水量就少。因此,煎煮花,叶,全草类药物,加水量就要多一些。煎煮矿物类,贝壳类药物,加水量就少一些。

按照传统的加水方法,是将药物放入锅内,第一次煎煮的加水量以水超过药物表面3-5厘米,第二次煎煮的加水量以超过药物表面3厘米为准。这种加水方法,简便易行,又很容易掌握。

三、煎药中注意的问题

1、煎中药前浸泡:在煎中药之前一定要浸泡,因为植物类的中药很多都是的干燥品,加水浸泡能够让药材变软,将药材的组织西跑恢复成天然状态,在煎药时能让药效更好。

一般以花,叶,茎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为1-1.5小时。以根,种子,根茎,果实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为2-3小时。

2、煎煮次数:以多次煎煮比一次长时间煎煮的效果好。实践证明,汤剂煎煮两次能够煎出所含成分的80%左右,所以煎药的次数以两次或三次为宜。

3、煎药的温度:煎药温度的高低,中医称之为“火候”一般习惯上称为“文火”或“武火”。

所谓文火,就是弱火,温度上升缓慢,水份蒸发较慢。所谓武火,就是强火,温度上升快,水份蒸发的也快。如煎药时火候过强,水份蒸发快,会影响有效成分的浸出,也容易糊锅。

反之,火候弱,煎煮的药效果就差。一般是在未沸腾前用武火,至煮沸后再改用文火,保持在微沸状态,可减慢水份的蒸发,这样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

4、煎煮时间:主要根据药物和疾病的性质,以及药物的情况而定。一般对第一煎以沸腾开始计算需要20-30分钟,第二煎30-40分钟。

治疗感冒类药物,第一煎10-15分钟,第二煎15-20分钟。滋补类药物,第一煎30-40分钟,第二煎40-50分钟。

5、留取药液量:一般指一剂药经两次煎煮合并后的药液量。成人取400-600毫升,每日分两次服用。儿童取200-300毫升,每日分两到三次服用。

6、服药的方法:一般一剂药煎煮两次后合并药液,分两次服用。儿童可分2-3次服用。

治疗感冒,发热,肠炎,腹泻的药,也可采用频服的方法,即每4小时服一次,每次服用30-40毫升,病愈即止,再改为每日服2-3次,小儿以少量多次为好。

7、特殊药的煎煮: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药物的性质,在处方中开出带注脚的药物。

(1)先煎药:一般是一些矿物,贝壳,角甲类药物,因其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一般要先煎30-40分钟,再与其它药物混合后煎煮。

常见的有生石膏,生龙骨,珍珠母,生赭石等。 另有毒性药物先煎,久煎可达到减毒或去毒的目的。如乌头类药物久煎可使乌头碱分解为乌头原碱,其毒性只有原来的1/2000。如附子久煎不仅能降低毒性还能增加强心作用。

(2)后下药:一般是气味芳香含挥发油或不易长时间煎煮的药物,要在药物煎好前10-15分钟投入锅内。

常见的有霍香,钩藤,大黄等。如钩藤所含的藤碱,煎煮时间超过20分钟其降压成分易被破坏。大黄,具有泻下清热作用的成分,是大黄甙,但其对热不稳定,长时间加热会分解。而大黄甙泻下作用又比甙元强,故不易久煎,多采用后下方法。

(3)包煎药:一般是种子和各别的花粉药物,用纱布袋装好放入群药内共煎煮。常见的有车前子,旋复花等。如车前子易粘锅糊化,焦化。所以需包煎,。旋复花包煎可避免绒毛脱落混入汤液中刺激咽喉。

(4)溶化服:用热药液将药物溶化后服用。常见的药物有玄明粉,芒硝。

(5)烊化服;主要是一些胶类药物,用热药液烊化后服用。如果混煎会使药液粘性大,影响其它成分的浸出,胶类药物也有一定的损失,所以采用烊化服用的方法。常见的有生阿胶,鹿角胶,龟板胶。

(6)另煎兑入,一些贵重药要单独煎煮后,再将药液兑入到一起服用。常见的有人参,西洋参,鹿茸等。

(7)冲服,一些贵重的药物细粉不能与群药一起煎煮,多采用冲服的方法服用,即将药粉溶于药液中服。这样既有利于发挥药物的作用还又可节省药材。常见的有三七面,羚羊角面,牛黄面等。

煎煮中药要注意器具的选用、加水量、煎药时间、温度等等,煎中药是需要耐心、细心的,想煎药一副中药要集中注意力,这样才能煎出好药。

煎中药的小细节

细节1:手别碰药

这是大家容易忽视的细节。买回来的中药,大多是用纸包包着的,有的是用塑料袋做成的小包装。

把药放进煎药容器时,许多人的手会碰到中药,殊不知,这个动作有时就会影响到中药的药效,如果此时手上涂过护手霜或带有香皂的芳香气味,更是对中药的一种污染。因此,好不要用手接触中药,应直接将其倒进容器内。

细节2:别用铁锅

煎药容器以砂锅和陶罐为好;玻璃容器、搪瓷容器(完好无损的)次之;铁锅、铜锅、铝锅和锡锅不能用来煎药。

专家指出:“这是因为中药的化学成分十分复杂,由于铜铁铝等金属的化学性质活泼,易与中药中的化学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如铁易与鞣质生成鞣酸铁,使药液颜色加深,并会使药液带有铁锈味,影响药效的发挥;铝与有机酸反应,形成化合物被人体吸收后蓄积在肝、肾等组织中对人体造成损害;铜器受热易氧化生成对人体有害的铜绿。这些都会影响汤剂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中药汤剂的临床疗效。

此外,有些人还会用家里烹饪用的砂锅煎药,这就要注意一定要涮洗干净,以放入清水后表面不会出现油花为宜。因为油脂会影响到中药的药效。

细节3:用蒸馏水

水质同样会对中药的药效产生影响。对煎药用水,历代名医均有严格要求,如李时珍将煎药用水就分为雨水、露水、雪水等5种,这些水都是天然的蒸馏水,比普通的泉水、河水、井水的硬度小,更纯净,能大程度地减少对药物有效成分的影响。

我们虽然无法像古人那样追求水质,但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使用蒸馏水或纯净水,凉白开也可以。自来水可以加热一下去除其中的氯,但不能用热水或开水直接煎药,要晾凉以后才可以。

总结:中药可以说是无害的治病方法之一,但煎中药的方法同样很重要,如果我们用了错误的煎药方法,很容易就会导致药效变差,甚至有可能会起到反效果,因此煎药时一定要讲究正确的方法。

中药一般熬多长时间最好 熬中药的注意事项

虽然现在吃西药比较方便,但中药还是有它独特的魅力,比如副作用小,可以调理身体等。不过中药有它独特的熬制方法以及服用方法,想要发挥最好的效果,就要了解这些知识。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中药一般熬多长时间最好。

中药一般熬多长时间最好

中药煎多长时间需要根据药物的性能来决定。一般滋补类的药物需要小火慢炖,煮开后小火再煎煮30-60分钟左右,这样才能够使药物的药效发挥更好,煎中药的容器一般用砂锅。

熬中药的注意事项

1.煎药的火候

煎煮中药有“武火、文火”之分,急火煎之为“武火”,慢火煎之为“文火”。一般先武后文,即开始用大火,煎沸后改用文火。不同的方剂需用不同的煎煮时间。治疗外感表证的发汗解表药煎煮时间宜短,治疗虚证的滋补药煎煮时间宜长。

2.器皿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药煎煮最好用陶罐、砂锅或不锈钢器皿等,切忌铁、铝等易腐蚀器皿。

3.用水的选择

一般宜选用洁净的冷水,如自来水、井水、蒸馏水等。用水量应视药物的重量、体积、吸水能力、煎煮时间、火候及所需的药量等因素来决定,一般以水漫过药物半寸左右为宜。煎药的用水量应一次加足,不要中间数次加水,更不能把药煎干了再加水重煎,煎干的药应弃掉。

4.时间

熬药时间长短直接影响药效。中药煎煮时间从药液煮沸之后开始计时,一般治疗感冒等外感疾病的中药熬10—15分钟即可,补益类中药则需煎煮40—60分钟,其余的中药煎煮20—25分钟即可。

上面就是为大家介绍的中药一般熬多长时间最好相关知识,此外还介绍了熬中药的注意事项,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帮助到大家,祝你生活愉快,身体健康。

推荐阅读:

  1. 熬中药加3片生姜要不要去皮
  2. 熬中药为啥不能盖盖子
  3. 熬中药的正确方法 熬中药注意这些事效果更好
  4. 中药一般熬多长时间最好 熬中药的注意事项
  5. 中药怎么熬效果最佳 如何熬中药效果最好
本文链接: https://jk.yanglaozn.com/zhongyiyangsheng/24520.html
本文标签:熬中药 熬中药用什么锅 怎么正确熬制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