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养生

脚上十个穴位祛百病

网友投稿 中医养生 2014-09-05

足部保健的功效很多,脚上有许多的穴位都是和人身体器官有所关联的,按摩这些穴位能起到祛除百病的功效。今天中医给大家讲解脚上穴位的按摩方法,使你日常工作更加轻松。下面就让我们随着小编一起去学习学习吧。

厉兑穴:通调肠胃

厉兑穴在第二脚趾趾甲旁,靠近第三脚趾侧,按摩该穴,有清热利湿、通调肠胃的功效。用大拇指,指端点压脚趾上的厉兑穴,力度可慢慢增大,以有疼痛感觉就可以了。

太溪穴:补养肾脏

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太溪穴是肾经上的原穴,原穴是指源头,生命的原动力。每天只要坚持揉按刺激太溪穴,就能够调动起生命的原动力,气血才会上达于面,下行于足。揉按太溪穴最佳时间是在每晚上9点,一次按30下。在按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正坐或平放足底的姿势。用手指按揉,按揉时一定要有酸痛的感觉,每天坚持按太溪穴能够防治因冬季气候所引起的常见病症。

大敦穴:清醒头脑

足厥阴肝经,此穴在大拇趾外侧(小脚趾那边)趾背上,由趾甲根正中致趾关节的外侧趾背上。主治肋胀痛、胸满、呕吐、腹泻、疝气、尿闭、腰痛、妇女小腹痛等。脚拇趾是一般所说“肝经”的起始处,肝经由此到生殖器、肝脏、脑、眼等依序。因此指压“大敦”的话,能使头脑清晰、眼睛明亮。指压时强压7-8秒钟,才慢慢吐气,每日就寝前重复10此左右。指压大敦有速效性。因此迟醒的早上,不妨在床上加以指压。

照海穴:缓解咽喉干燥

照海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地方,“照海”顾名思义,指肾经的经水在此大量蒸发,具有吸热的作用。按摩此穴位能缓解咽喉干燥、目赤、失眠等症状。

内庭穴:祛胃火

在第二趾与第三趾的分叉处,对手脚发冷,体虚多汗,脸部神经比如牙疼有显着缓解效果。内庭穴最显着的一个特点就是可以祛胃火,可以说是胃火的克星。凡是胃火引起的牙痛、咽喉痛、鼻出血、口臭、胃酸、便秘都可以按摩内庭穴。按摩内庭穴祛热、祛胃火效果非常好。平时也可多用指端按压此穴,按压时,以一侧拇指的指端按住此穴,稍用力按压,以酸胀感为宜,每侧1分钟,共2分钟,每天坚持按摩。

丰隆穴:祛湿化痰

按摩丰隆穴可以祛湿化痰,丰隆,象声,轰隆打雷。长期坚持按摩能把脾胃上的浊湿像打雷下雨一样排出去。从腿的外侧找到膝眼和外踝这两个点,连成一条线,然后取这条线的中点,接下来找到腿上的胫骨,胫骨前缘外侧1.5寸,大约是你两指的宽度,和刚才那个中点平齐,在附近压按,最感酸麻沉重或者痛感明显的地方,就是丰隆穴,每天按压3分钟左右。

隐白穴:健脾回阳

足太阴脾经,此穴在大脚趾内侧,距指甲跟脚一分处。主治舌本强、食则呕,善意、倦怠乏力、身体困重、食不下、脘腹胀痛、大便溏泄、下肢内侧肿痛或厥冷、足大趾运动障碍、黄疸等。以拇指指尖或棒状物压迫此穴,或是以拇指与食指捏住脚趾两侧,加以揉捏,间接刺激穴位。

涌泉穴:滋阴降火

脚掌前部1/3处(不算脚趾)、脚缘两侧连线处就是此穴。《黄帝内经》中提到“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就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这个穴位对于滋阴降火很有意义,可以缓解上火引起的口干、眩晕、焦躁等。方法是将拇指放在穴位上,用较强的力气揉20~30次,晨起和睡前按摩效果较好。

窍阴穴:治疗偏头痛

此穴在四个脚趾最外侧小脚趾那边,距离趾甲根脚的一手指四分之一处。主要治寒热、嘴里发苦、偏头疼、,臀部、膝盖、小腿外侧、四个脚趾。

至阴穴:清热散风

至阴穴,属足太阳膀胱经。在小趾外侧,趾甲角外约一分处。湿热过盛易引起小便黄臊臭、尿频、尿急、尿涩痛。点按去火点至阴穴,可在15点到17点,此时是膀胱经最旺盛的时候,用大拇指按压此处,并坚持1~2分钟,然后再换另一只脚,每日2次。有清热散风、通利下焦的作用,对尿黄涩痛等症有很好的排泄效果。

头面部穴位按摩方法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注重保健,尤其在疾病高发的冬季更是加重了保健工作。中医指出,在我们的头和面部分布着很多的穴位,如果你闲来无事,不妨按按头面部的这些穴位,可以帮助你缓解头痛等一些不适的症状,还可防止皱纹的出现,延缓衰老。

(1)双掌按头:坐位,用双手掌心分别置于头两侧的颞部,用力对按1分钟左右。该手法有健脑、宁神、止痛的作用,常用于治疗神经衰弱、血虚性头痛、低血压病、头晕等症。

(2)按揉脑空:坐位,用双手拇指罗纹面分别按揉两侧脑空穴半分钟,以酸胀为宜,其他手指置于旁边以助力。该手法可防治头痛、目眩、颈项强痛等病症。脑空穴大致位于头后枕外隆突的上缘,距正中线约三横指。

(3)按揉风池:坐位,用双手拇指罗纹面分别按揉两侧风池穴半分钟,以酸胀为宜,其他手指在旁助力。该手法有醒脑开窍的作用,可防治头痛、目眩、目赤肿痛、耳鸣、中风、颈项强痛等病症。风池穴大致位于耳后高骨与颈肌之间的窝中,后发际内。

(4)拍击头顶:坐位,眼睛平视前方,牙齿咬紧,用一手的手掌心在囟门处做左右节律的拍击动作,约半分钟。该手法有醒脑安神、消除大脑疲劳、宽胸理气的作用,常用于头痛、头晕、失眠、胸闷心悸等病症的防治。

(5)指叩头部:坐位,双手五指自然弯曲成钩状,手指之间自然分开,双手交替从头的前发际处叩或点至后发际处,反复叩、点约半分钟。其作用和防治的疾病同上法。

(6)分抹前额:坐位或仰卧位,以双手食指屈曲成弓状,用第二指节的桡侧面从前额正中向两侧分抹至鬓角发际处,约半分钟。该手法有醒脑安神、润泽额部皮肤、增强额部皮肤的张力、防止额前出现皱纹的作用,常用于美容和防治头痛、头晕、失眠等病症。

(7)指抹眉弓:坐位或仰卧位,用两手中指、食指罗纹面对置于两眉头凹陷处的攒竹穴,由内向外沿眉弓经鱼腰至眉梢处,约半分钟,两手的拇指分置于两侧面颊部以助力。该手法有醒脑明目的作用,可防治头痛和各种眼病。

(8)按揉印堂:坐位或仰卧位,用一手的中指按揉印堂穴半分钟,该手法可防治头痛、头晕、失眠健忘、鼻衄、鼻渊等病症。

(9)点按攒竹:坐位或仰卧位,用两手的拇指指端对置于两眉的眉头攒竹穴处,稍用力向下点按半分钟,以酸胀为度。该手法有醒脑明目、疏风清热的作用,常用来防治头痛、头晕和各种眼病。攒竹位于眉头处眼眶的小凹陷中。

(10)点按鱼腰:坐位或仰卧位,以两手的拇指指端对置于两眉的中点鱼腰穴处,稍用力向下点按半分钟,以酸胀为度。该手法可以防治眉棱骨痛、眼睑下垂、眼睑瞤动、目赤肿痛、目翳等病症。

(11)指掐睛明:坐位或仰卧位,用一手的拇指和食指指甲掐两侧的睛明穴半分钟,以酸胀为度。该手法有醒脑明目、疏风清热的作用,常用来防治头痛、头晕和各种眼病。睛明穴位于眼睛目内眦处。

(12)按揉四白:坐位或仰卧位,用两手的食指罗纹面分别按揉两侧的四白穴半分钟,以酸胀为度。该手法可用来防治目赤痛痒,眼睑瞤动、目翳等病症。四白穴位于鼻旁目眶下缘下的凹陷中。

(13)按揉太阳:坐位或仰卧位,用两手的中指分别按揉两侧的太阳穴半分钟,以酸胀为度。该手法常用于防治各种头痛、头晕、眼病、感冒等病症。另外,还可增强眼外角皮肤的张力,防止和减缓眼外角出现皱纹。

(14)指抹眼眶:坐位或仰卧位,双眼轻闭,用两手的食、中二指分别置于两眼的上、下眼眶,由内向外沿眼眶的上、下缘摩动约半分钟,该手法常用于防治各种眼病,还有防止眼睑下垂的作用。

(15)掌心压眼:坐位或仰卧位,双眼轻闭,两手掌心搓热后,趁热分别置于两眼球上,慢慢向下压,待眼球有微胀感时将手抬起,反复操作3~5次,该手法常用于防治各种眼病。

(16)拿捏鼻根:坐位或仰卧位,用一手的拇指和食指分别置于鼻根的两侧,然后拿捏鼻根部肌肉约半分钟,该手法具有疏通鼻窍、活络止痛的作用。可用于防治各种鼻病和前额痛。

(17)揉推鼻部:坐位或仰卧位,用两手的食指同时按揉两侧迎香穴半分钟,然后两手的食指和中指伸直并拢,分别从迎香穴向上推抹鼻旁至鼻根部30次,使按摩的局部产生轻微的温热感。该手法有疏通鼻窍、增加面部肌肉张力的作用。常用于防治各种鼻病和面神经麻痹。

(18)按揉颊车:坐位或仰卧位,用两手的食指和中指并拢,分别按揉两侧颊车穴半分钟,以酸胀为度。该手法常用于防治牙痛、口眼歪斜、颊肿、口噤不语等病症。颊车穴位于咬紧牙关时咬肌隆起处。

(19)舔摩口腔:坐位或仰卧位,口唇轻闭,以舌在上、下齿及齿龈处依次进行舔摩3~5次,该法具有促进血运、清洁牙齿、消炎镇痛的作用。常用于防治牙龈炎、老年性牙龈萎缩等牙病。

(20)轻叩牙齿:坐位或仰卧位,口唇轻闭,上下齿轻轻叩击30次,该手法能改善牙床部的血液循环、预防牙疾、常用于防治老年性牙齿松动和脱落。

(21)击鸣天鼓:坐位,双手掌心紧按两侧耳孔,食、中、无名指三指同时轻轻弹击头后枕骨部30次,然后,手指紧按后头枕骨部,掌心用力按耳孔处,再突然放开,连续开闭10次。该手法具有疏通耳络、开窍益聪的作用。常用于防治耳聋、耳鸣等病症。

(22)揉捏耳部:坐位,以拇指、食指分别置于耳廓前后,自耳尖起沿耳轮揉捏至耳垂止,反复揉捏3~5遍。该手法有开窍益聪、清醒头脑、强身健体的作用,常用于防治耳聋、耳鸣、头晕、脑胀等病症。

(23)按揉耳部:坐位,两手的中指和食指分开,中指分别置于听宫穴,食指分别置于翳风穴,同时按揉两穴半分钟。该手法有清醒头脑、加强听觉的作用,常用于防治头脑闷胀、耳聋、耳鸣的病症。

(24)捏拉耳垂:坐位,用两手的拇指和食指分别捏住两耳的耳垂,先进行揉捏10次后,再稍用力向下牵拉10次。该手法有开窍益聪、泻肝明目、滋肾降火的作用,常用于防治目赤肿痛、耳鸣耳聋、耳痒等病症。

(25)搓手浴面:坐位或仰卧位,先将两手搓热,然后两手掌心紧贴前额,用力由上向下擦到下颌,再从两侧向上绕到前额做环转运动,反复操作10次。该手法有清醒头目、润泽皮肤的作用,可使面色红润、面部皮肤柔嫩,常用来防治面神经麻痹、面部容颜衰老。

穴位按摩助小孩长高 揉腹捏脊搓脊柱

人体发育长高的关键时间是青春期,很多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总是长不高,其实想让孩子增高,除了加强营养和注意锻炼外,家长们还可以给孩子按摩几个关键穴位。通过穴位按摩,经络推拿来增加经络的运行和人体全身气血的营养,促使新陈代谢,有利于骨骼发育,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按摩简便易行,孩子容易接受,下面就一起来看看。

揉腹

家长每天轻轻地为孩子揉腹,顺时针1分钟,逆时针1分钟,可调理脾胃、补益气血。

捏 脊

孩子俯卧,背部裸露,涂抹适量滑石粉,用双手的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握成半拳状,食指半屈,拇指伸直对准食指前半段,然后顶住孩子皮肤,拇、食指前移, 提拿皮肉,同时向上捻动,自尾椎两旁双手交替向前推动至大椎穴两旁。每天睡前给孩子捏3~5遍,对调理孩子消化系统,增强抵抗力有好处。

搓脊柱

家长每天用掌心搓孩子的脊柱,从下向上5~7次,可振奋阳气。

按压百会穴

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心,在两耳角直上与眉心向后的连线交叉点。家长每天按揉孩子的百会穴20~50次,可振奋阳气、扶正祛邪、清利头目。

推三关

用食、中二指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100~300次,可调理脾胃。

拿三阳、三阴经

胳膊、腿的外侧为三阳经,内侧为三阴经。三阳经要从上往下捏,三阴经要从下往上捏,每天各3~5遍。

揉涌泉穴

涌泉穴在脚底的掌心处,每天揉30~50次,可补肾。

防治感冒按摩四穴位 教你四个穴位按摩步骤

现在正值冬春交际时节,很容易出现各种呼吸道疾病,如感冒就是常见的一种,日常防治感冒可以在饮食下手,除了饮食之外,自我按摩特定穴位,可激发身体内的免疫功能,减少感冒的发生或减轻感冒的症状,下面就一起来看看防治感冒按摩哪些穴位。

第一步,点揉风池穴

按摩手法:风池穴位于颈后枕骨的下缘,距离耳朵后部约两个手指宽的一凹陷处。两手拇指点住风池穴,用指头用力揉动数十次。

作用:能起到清热疏风解表的作用,特别适合风热感冒。

第二步,揉大椎穴

按摩手法:该穴在颈后正中,一个较大的骨头突起的下缘,即第七颈椎棘突的下缘。用一手食、中两指,用力按住大椎穴,揉动100至200次。

作用:可起到预防和治疗感冒的作用,特别适合治疗感冒后高热不退。

第三步,拿肩井穴

按摩手法:肩井穴在颈到肩端的中部,肌肉较丰富的地方。两手拇、食、中三指分别拿对侧的肩井穴。拇指在前,食、中指在后,提拿10次即可。

作用:能起到疏风散寒解表的作用,特别适合风寒感冒。

第四步,点揉足三里穴

按摩手法:小腿外侧上端有一个凸起的骨头名叫腓骨小头,在这个骨头凸起的前下方约三个手指宽处即是足三里穴。用一手食、中两指,用力点住同侧足三里穴,慢慢揉动数十次。再用另一只手点揉另一侧的足三里穴。

作用:足三里是“强壮穴”,有疏风散寒、扶正祛邪的作用,可调节肌体免疫力,预防感冒。

穴位按摩搞定屏幕眼

现在你又在全神贯注的盯着电脑屏幕在做报表或者制图吧,眼睛累了就休息一下吧。确实如此现在很多上班族都苦于电脑屏幕的辐射眼睛得不到休息而疲惫。可你知不知道,在下班回家途中,请放下你的手机和平板电脑,让眼睛稍作休息片刻吧。

发达的科技确实为我们带了更多便捷和信息储备量,但是长期面对着电脑、电视、手机,眼睛最易患上“屏幕眼”,常常会感到眼睛胀痛、视力模糊等。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应对这种现象呢?小编教你一些小窍门~

1、快速眨眼。缓缓地深呼吸,吐气时快速睁眼、闭眼,慢慢把气吐完。

2、瞅鼻尖,缓慢深呼吸。当你吸气时,将眼睛做斗鸡眼状看着自己的鼻尖并同时看到鼻子的两边。当你吐气时,眼睛放松恢复正常,看一个远方的物体,并慢慢把气吐净。

3、按压穴位。闭上眼睛,把拇指放在太阳穴上。用食指指腹,平稳地触压眼窝上缘和眼窝下缘,方向是从鼻子往太阳穴进行。

4、冷热交替治疗。闭上眼睛,先用热毛巾敷在眼睛上30秒钟左右,再把另一条毛巾浸到冷水里,拿出捂在眼睛上,重复几次。

推荐阅读:

  1. 头面部穴位按摩方法
  2. 穴位按摩助小孩长高 揉腹捏脊搓脊柱
  3. 防治感冒按摩四穴位 教你四个穴位按摩步骤
  4. 穴位按摩搞定屏幕眼
本文链接: https://jk.yanglaozn.com/zhongyiyangsheng/6251.html
本文标签:穴位按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