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食疗养生

水中毒怎么引起?介绍一下水中毒的病因

网友投稿 食疗养生 2022-06-13

医生总是会让我们多喝水,说这样有利于疾病的康复,这是没错的。然而喝水要讲究科学,要不然可能会因为喝水而导致中毒,并且处理不当可能会导致死亡。引起水中毒的原因是什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水中毒发生的原因

水中毒多见于低渗透性浮肿患者,其细胞外液过多而低渗透,因此低渗透性浮肿的原因是水中毒的原因。但是,水中毒也可以看到没有浮肿和低渗透性脱水的患者,即使医生处理不当,也可以给这些患者过多或过快输入低液体。正常进入肾脏功能健全的情况下,一天喝25L的水也不会发生水的贮藏和水中毒,但是有以下要素的患者可以发生水中毒。

(1)ADH泌过多

恐怖、失血、休克、急性感染(肺炎、中毒性痢疾等)、止痛剂(例如咖啡、喹)、疼痛尼伤、手术等应激刺激。手术后ADH分泌增加的时间通常持续12-36小时或更长。在这种情况下,过量输入不含电解质的溶液,如葡萄糖,很容易导致水中毒。另外,甲状腺功能低下的末期发生部分液性浮肿的患者也可以通过压力感应器的刺激增加ADH分泌,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的情况下ADH的异常释放。

(二)肾功能障碍

急性肾衰竭的少尿无尿期,肾脏稀释和浓缩功能障碍,此时水分摄入过多,容易发生水中毒。此外,任何原因使肾血流量不足或肾小球血液灌注量严重减少,过多的水分不能排出,在合并低渗性的情况下,水中毒容易发生。

(三)水、钠代谢紊乱

重度缺钠(低钠血症)或低渗性脱水的患者,细胞外液已处于低渗状态,机体通过代偿,肾小管对水、铀的回吸收已经增加,此时过多的水分摄入,可以发生水中毒。提议高渗透性脱水时,由于细胞脱水,如快速大量输入无盐液体,也可能发生水中毒。因此,高渗透性脱水无论多高,治疗时只能输入低张液。

(4)肾排水功能不足

急性肾功能不全尿期,肾排水功能急剧下降,进水量不受限制,可引起体内积水的严重心力衰竭或肝硬变化,有效循环血量和肾血流量减少,肾排水也明显减少,增加水负荷容易引起水中毒。

(5)低渗透性脱水末期

由于细胞外液低渗透,细胞外液转移到细胞内。可造成细胞内水肿,如此时输入大量水分就可引起水中毒。

机理

机体内各部分体液之间总是在不断地进行交换并维持一定的平衡,即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水为可以自由通透毛细血管壁和细胞膜,水在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之间的转移,主要决定于渗透压,水必然是从渗透压低处向渗透压高处转移。在细胞外液低渗的情况下,细胞内液相对处于高渗,因此,水分由细胞外转移到细胞内,结果造成细胞内水分过多即细胞内水肿。细胞内液容量大(占体重的4O%),细胞外液容量小(占体重的20%),水中毒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临床上水中毒不常见。

水瘾对机体的影响,主要是细胞浮肿,细胞体积增大,导致细胞功能、代谢障碍。水中毒对身体影响最大的危害是脑细胞即神经细胞浮肿。实验证明,血清钠降至125毫米/L以下时,细胞外液浮肿开始向脑细胞转移。血清钠降至95-109mmol/L时,3d可引起脑组织不可逆性损伤。临床上水中毒的患者经常伴有痉挛和其他神经系统功能异常的症状。动物实验证明,水中毒时大脑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率下降。

如何避免水中毒?需要掌握好喝水的技巧

天气炎热时要多喝水,但长时间出汗时多喝水,就会出现无力、头痛、呕吐、眼花等水中毒症状。如何避免水中毒?

短时间内大量饮用水容易引起水中毒

水中毒是指长期饮用水过多或短时间内大量饮用水,身体必须借助尿液和汗液排出多馀的水分,但随着水分的排出,人体内以钠为主的电解质稀释,血液中的盐分减少,吸水能力减少,水分立即被组织细胞吸收,细胞水肿。头晕、虚弱、心跳加快等症状开始出现,严重时甚至出现痉挛、意识障碍和昏迷。因此,有些女孩想用大量的饮水减肥是危险的。据

介绍,水中毒只是意外溺水事件,实际上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发生,只是程度轻,不受重视。尤其是在夏季旅途中,人们往往会因为忘记、汗流浃背、体内钠盐等电解质流失的几率很大,如果此时大量饮用淡水而不补充盐分,就会出现头晕、呕吐、疲劳、肌肉痉挛或肌肉痉挛性疼痛。手臂、大腿和小腿肌肉疼痛一般是轻度水中毒的表现。

专家提醒,为了避免水中毒,必须掌握饮用水的技巧:

必须及时补充盐分。适当地喝淡盐水,补充人体大量排出的汗带来的无机盐。据介绍,在500毫升饮用水中加入1克盐,适时饮用。这不仅可以补充机体的需求,还可以防止电解质紊乱。

二要喝少量水。渴的时候不能一次喝,要分几次喝,每次喝的量少,有利于人体的吸收。每次以100毫升到150毫升为宜,间隔时间为30分钟。

三要避免喝冰水。夏季气温高,人的体温也较高,喝下大量冷饮容易引起消化系统疾病,最好不要喝5℃以下的饮品。专家建议,喝10℃左右的淡盐水比较科学。这不仅可以降温解渴,还可以及时补充人体所需的盐。

水中毒的症状有哪些?水中毒应该怎么办?

水中毒?或者大家觉得很奇怪,医生建议我们多喝水,怎么还会中毒呢?水中毒是机体摄入或输入过多的水,使水积存在体内,血液渗透压下降,循环血量增加。注意科学饮用水,介绍水中毒的症状。

水中毒的症状

血液中钠离子浓度过低时,会出现以下症状:

130meq/L以下:轻度疲劳感

120meq/L以下:头痛、呕吐或其他精神症状

110meq/L以下:除了性格的变化,伴随痉挛、昏迷的感觉

100meq/L以下:神经信号的传输受到影响,呼吸困难,死亡

长期从事电脑工作人员的水中毒由于脑细胞水肿,颅内压增高,视力模糊、疲劳、冷漠,对周围环境不感兴趣,头痛、恶心、呕吐、嗜睡、痉挛、昏迷,还有呼吸、心跳减慢、视神经乳头水肿、痉挛、脑疝。

②由于积水,体重增加,细胞外液容量增加会引起浮肿。

③唾液和泪水分泌增加。早期尿量增加,之后尿少,尿闭。重者可能出现肺水肿。

水中毒对人体的危害很大,特别是对脑细胞的危害很大,由于脑组织固定在硬性颅骨内,一旦脑细胞浮肿,颅内压力就会提高,因此出现头痛、呕吐、嗜睡、呼吸、心跳减慢等一系列神经刺激症状,严重者昏迷、痉挛、危害生命。

水中毒的鉴别诊断

低渗透性失水:水中毒可降低低钠血症和血浆渗透压力,但细胞外液容量不足,Hb、HCT、MCHC增加,尿钠明显减少,尿比降低。水过多和水中毒尿钠一般在20mmol/L以上。

水中毒该如何预防?水中毒的预防注意事项

我们都知道水对人的重要性,但是,是不是就意味着喝水越多就越好呢?错了!错了!喝太多水会导致水中毒,人会出现头晕、眼花等症状,是因为人体内的盐分丢失了。为了防止水中毒的发生,

喝水过多会引起水中毒,这是人体内盐分丢失的原因。如果血液中的盐丢失过多,吸水能力就会降低,水分会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使细胞浮肿,人会出现头晕、眼花等水瘾症状。大量饮水后清淡血液,会影响全身细胞的换氧,脑细胞一旦缺氧,人还会迟钝。脑组织固定在坚硬的颅骨内,脑细胞浮肿,颅内压力增大,头痛、呕吐、嗜睡、呼吸和心跳减慢等一系列神经刺激症状,严重者昏迷、痉挛,危及生命。

防止水中毒的发生,请注意

1、少量饮用。喝水过多、过少都不利健康。每人排尿情况不同,一般每天喝8杯水较为适合且要分几次喝。一下子饮水过多,即使没有水中毒,大量的水积聚在胃肠中,使人胸腹感到胀满,不利健康。饮水过多,还会冲淡胃液,导致胃肠的吸收能力减弱。

2、未渴先喝。发现口渴,实际上体内脱水。

3、喝水不要喝得太快。喝水太快太急,看不见的时候吞下带来的空气很多,容易打嗝和腹胀。如果是肠胃虚弱的人,喝水应该一口一口。尤其是剧烈运动后的饮水方法,首先用水漱口,润湿口腔和喉咙,然后喝少量的水,停一会儿,再喝一点,让肌肉慢慢吸收。

4、水温低于30℃最好。一般来说,30℃以下的温开水最好,符合胃肠道的生理功能,不太刺激胃肠道引起血管收缩和蠕动。

5、最理想的饮用水是冷热水、淡茶水。开水在自然凉到20℃至25℃时,溶于其中的氯气等减少一半,而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并不减少,其张力、密度等理化特性与生物细胞内水的化学特征极相似,易被机体吸收。凉开水特有的生物活性,容易透过细胞膜,增加血红蛋白量,改善免疫功能,经常喝冷热水的人,肌肉中乳酸的积累不容易疲劳。大量出汗后,应补充含盐的水,一般每500毫升加入1克盐。

6、喝水的最佳时间是清晨和傍晚,这时是皮肤最需要水分的时候。此时保证喝500毫升水,吸水效率最高。

7、不是所有含有水分的饮料都可以补水,咖啡、茶和酒因为有利尿的作用,只能减少身体的水分。知道吗,喝100毫升的啤酒,排出量可会是120毫升呢。

夏天应小心喝水中毒

夏季闷热干燥人体容易流汗,这个时候大家都知道要多补充身体水分,所以会拿起冰水就往肚子里灌。但是这样的喝水方式是极不科学的,因为很容易导致水中毒。专家认为,最解渴的是10℃的淡盐水。夏季健康喝水要注意以下几点。

起两杯水防病。起床以后,先空腹饮水,能有效补充生理性失水造成的水分不足,又可降低血液的黏稠度,加快血液循环,促进粪便、尿液等代谢废物快速排出。但由于夏季夜晚闷热,水分流失较大,故晨起饮水量可增至两杯。

切忌一次猛喝。老人若贪图一时痛快而一次性饮水过多,会加重心脏负担,使血液浓度骤然下降,导致心跳过快、心慌、头晕。同时,补水速度过快,水分一时难以被机体组织正常吸收,不能有效地解渴。每次以100—150毫升为宜,间隔时间为半个小时。

1、后猛喝水小心水中毒

说起喝水,不少市民觉得没什么讲究,只要渴了就喝,但夏季不科学的饮水不仅不能起到防暑降温的作用,反而可能引起身体不适,甚至“水中毒”。所谓的“水中毒”,其实是指短时间内过量饮水,导致人体盐分过度流失,再者,一些水分被吸收到组织细胞内,导致细胞肿胀,严重的可能导致脑水肿。

2、术后不建议大量饮水

人在夏季出汗后,有补水的需要,但猛喝水会导致水向细胞内转移,使得细胞内的水量过多,引起水与钠等电解质平衡紊乱,造成俗称的“水中毒”。专家表示,术后的病人如果大量饮水,也易引发“水中毒”。一般性的“水中毒”只要停止摄入水分,等机体排出多余的水分后,便可自行恢复。

3、消暑10℃最好

大家都知道的养生之道是“每天要喝8杯水”,但这8杯水究竟该怎么喝?怎样饮水才是健康的饮水呢?专家建议,每天在起床后、上午10时、下午3时、晚上睡觉前是最佳饮水时机,每次以1—2杯为宜。如大量运动后,可以饮用一些含有电解质的水,补充电解质以及流失的一些微量元素。此外,夏季运动后可以喝浓度0.45%的淡盐水。

一般饮水最好是水煮沸后自然冷却成25℃的白开水。最近气温高,不少人喜欢喝温度很低的冰水,这样容易引起消化系统疾病,消暑最好喝10℃左右的淡盐水。

4、车内应尽快喝完

随着气温升高,不少有车族喜欢将一箱箱的矿泉水或者饮料放在车的后备箱里,或者直接放在车座旁的杂物架上。这些水和饮料经过暴晒,容易产生有害物质,所以,专家提醒车内存放的水或者饮料应该在短时间内喝完。矿泉水瓶不耐高温,在高温下容易释放出聚乙烯等有害物质,当温度超过70℃时,就连矿泉水瓶也会变形。因此,尽量不要在车上存放矿泉水。

推荐阅读:

  1. 如何避免水中毒?需要掌握好喝水的技巧
  2. 水中毒的症状有哪些?水中毒应该怎么办?
  3. 水中毒该如何预防?水中毒的预防注意事项
  4. 夏天应小心喝水中毒
本文链接: https://jk.yanglaozn.com/shiliaoyangsheng/229091.html
本文标签:水中毒 水中毒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