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预防

前庭周围性眩晕并发症有哪些

网友投稿 疾病预防 2023-11-18

  一般情况下,前庭周围性眩晕的并发症有神经功能障碍、颈源性眩晕、视力障碍、听觉障碍、脑血管性眩晕等。具体分析如下:

  ⒈神经功能障碍

  前庭周围性眩晕可能会导致神经功能障碍,引发共济失调、失语症、意识障碍等疾病。有些患者还会出现焦虑不安、抑郁失眠等症状,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建议患者遵医嘱服用解郁安神颗粒、安神补脑液等药物治疗。

  ⒉颈源性眩晕

  应注意平时工作学习的体位,在长时间伏案工作后应适当活动颈部。枕头高度适宜,不能垫枕过高,以导致颈源性眩晕的发生。治疗上多采用康复方法,如颈椎颌枕吊带牵引、推拿手法治疗、针灸等,严重的需要手术治疗。

  ⒊视力障碍

  前庭周围性眩晕可能会产生自发性眼震的表现,有时还会影响到患者的视力,在眩晕的同时,有些病人还会伴有视力下降、视物重影、视物变形等症状。一般情况下,这种表现可能与患者自身眼部疾病有关,只是在前庭周围性眩晕发作时加重了而已。建议患者遵医嘱服用维生素A、维生素C等药物治疗。

  ⒋听觉障碍

  前庭周围性眩晕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听觉障碍的症状,比如听力下降、波动性耳鸣等。这个是比较常见的现象,建议患者去耳鼻喉科检查,看有无器质性的病变。

  ⒌脑血管性眩晕

  前庭周围性眩晕可能会导致机体血液粘稠度增加,影响血液的正常流通。尤其是有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每当改变体位时,容易引发脑血管性眩晕。严重的还会导致脑血管意外事件发生,比如脑梗塞、脑出血等。建议患者即使去医院检查,遵医嘱服用盐酸倍他司汀片、尼莫地平片等药物辅助治疗。

  患者如果出现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治疗,有助于身体恢复。平时也要注意健康饮食,适量运动。

36岁女性前庭周围性眩晕,药物治疗后好转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患者是中年女性,36岁,患者主要症状是发作性头晕1小时,无明显诱因,伴随视物旋转,症状呈阵发性,伴全身发麻,大汗。完善相关检查,诊断为前庭周围性眩晕。治疗上给予患者倍他司汀片,缓解头晕症状。经过药物治疗,患者病情明显好转,在经过与家属协商后准予出院。

【基本信息】女、36岁

【疾病类型】前庭周围性眩晕

【就诊医院】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

【就诊时间】2019年2月

【治疗方案】药物治疗(倍他司汀片)

【治疗周期】住院治疗7天

【治疗效果】病情已得到控制

一、初次面诊

患者是中年女性,36岁,患者自诉就诊当天晚上七点的时候突发头晕,看周围东西的时候老觉得再转,开始以为是低血糖,就没太在意,结果头晕的时候全身发麻,出好多汗,一阵一阵的。

我问她头晕的时候头有没有动?

她说:“我记得当时是坐着然后起来时头晕的。”

又询问她的既往史,发现她有左上肢骨折手术史还有对青霉素,头孢及左氧氟沙星过敏,其余无异常,于是先将女士收入我院,进行下一步的诊断治疗。

二、治疗经过

患者入院后,我立即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患者生命体征正常,由于患者主要症状是发作性头晕1小时,头晕的原因有很多,患者出现无明显诱因头晕时伴随视物旋转,症状呈阵发性,伴全身发麻,大汗,这些症状与眩晕的临床表现相似,为了进一步确诊,我们重点检查患者的神经系统,患者神经系统体检无阳性体征,由于我们怀疑患者可能为前庭类疾病,于是安排患者进行眼震电图检查,眼震电图检查技术是近几年临床常用的前庭功能检查技术,主要用于判定前庭功能的检查评估,它主要是辅助诊断眩晕疾病。

患者进行眼震电图结果显示位置及变位性眼震实验显示卧位可见右向性眼震,视跟踪实验Ⅱ型,视跟踪实验目的是检查视平稳系统的功能状态,在临床上对前庭末梢和中枢性疾病的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Ⅱ型说明患者60%正常,40%异常为前庭周围性病变,完善其余检查,再加上患者的症状表现,最终确诊为前庭周围性眩晕。

患者确诊后,我们立即对患者采取治疗,给予患者倍他司汀片,用于治疗患者的前庭周围性眩晕。经过药物治疗,患者病情明显好转,在经过与家属协商后准予出院。

三、治疗效果

患者来我院之前头晕,视物旋转伴全身发麻,大汗,在我院经过治疗后,头晕症状明显好转,发麻出汗等伴随症状消失,无恶心呕吐,出院时进行体格检查并未发现异常,治疗结果好转,经过协商准予出院。

出院时嘱咐患者低盐、低脂饮食,适度活动,多休息,避免劳累,按时服药,有任何不适,随时就诊。

四、注意事项

1、患者应保持乐观的情绪,不宜过于担忧,家属也应注意安慰患者,可以听听音乐放松心情;

2、在饮食方面也要多注意,合理饮食,多吃清淡,营养,健康的食物,比如米粥,鸡蛋羹等,也可以多吃一些绿叶蔬菜和水果,补充机体营养,促进疾病恢复。

五、个人感悟

前庭周围性眩晕是指前庭感受器和前庭神经颅外段病变引起的眩晕,多伴有听力改变和前庭功能异常,临床表现为眩晕,眼球震颤还有伴随症状,本患者就是突发性旋转性眩晕,程度较剧烈,患者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发作时持续时间短,可自然缓解,同时伴随全身发麻,大汗等症状。

造成眩晕症状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工作压力大,再加上睡眠不好、经常熬夜等,就可以诱发,那应该如何预防前庭周围性眩晕呢?在饮食方面要注意多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保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由于患者睡眠质量不好,尽量保持卧室与整个屋子处于安静环境下,不要出现嘈杂的声音,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与流通,开窗透气,平时的工作与生活不要过于忧虑,不要给自己造成很大的压力。

68岁老年女性反复头晕,原来是前庭周围性眩晕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患者近1月反复出现头晕症状,每次持续数分钟左右,休息后可以缓解,2小时前患者再次出现头晕,自觉程度加重,且持续不缓解,伴视物旋转、恶心、呕吐症状,呕吐4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为求治疗到我科就诊。完善相关检查后确诊患者为前庭周围性眩晕,予以药物治疗后,患者头晕症状缓解,现已好转出院。

【基本信息】女、68岁

【疾病类型】前庭周围性眩晕

【就诊医院】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

【就诊时间】2021年12月

【治疗方案】药物治疗(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阿托伐他汀抗动脉粥样硬化、改善循环,参松养心胶囊和强力定眩片止晕等对症支持治疗)

【治疗周期】住院治疗7天

【治疗效果】患者头晕症状缓解,一般情况可,治疗期间未出现特殊不适,现已好转出院

一、初次面诊

患者是一位老年女性,在家属的搀扶下到我门诊就诊,我发现她精神很差,说话也有气无力,断断续续的跟我讲述了病情,原来患者反复发作头晕症状1个多月了,每次持续数分钟左右,休息后可以缓解,但没有引起重视,未就医治疗。2小时前患者再次出现头晕,自觉程度加重,且持续不缓解,伴视物旋转、恶心、呕吐症状,呕吐4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为求治疗到我科就诊。了解患者的病情后,我继续询问了患者的既往史,家属告诉我患者有高血压和糖尿病多年,一直服用降压药、降糖药(具体药物及剂量不详),长期在家监测血糖,诉控制良好。

考虑患者头晕较重,在门诊完善检查较为困难,于是我建议患者办理住院,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后,以“眩晕”收入院治疗。

二、治疗经过

患者入院后,我对她进行了神经专科查体,未发现明显异常,随后进一步完善了相关辅助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试验、头颅磁共振检查、头颅CT、血管彩超以及眼震电图检查等,其中磁共振检查提示颅内少许腔隙性脑梗塞,彩超检查报告结果显示双侧颈动脉颈动脉窦部粥样斑块形成,双侧椎动脉形态学未见异常改变;双侧胭动脉多发微小粥样斑块形成,双下肢深、浅静脉血流通畅。眼震电图提示位置试验及变位试验阴性。

结合患者的症状和检查结果,考虑诊断为“前庭周围性眩晕”,决定予以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阿托伐他汀稳定斑块、改善微循环,强力定眩片和参松养心胶囊改善眩晕等治疗。

三、治疗效果

治疗期间患者头晕症状逐渐缓解,精神状态明显好转,住院治疗7天后,患者自感症状消失,无特殊不适,饮食、睡眠情况好,要求办理出院,于是再次对患者进行了体格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遂予以办理出院,嘱患者出院后定期返院复查。

患者出院3周后遵医嘱到我院进行复查,诉头晕症状未再发作,无恶心、呕吐等不适,提示治疗效果好。

四、注意事项

1、患者服用了阿托伐他汀,容易引起便秘、腹胀、消化不良和腹痛,若出现较严重的不良反应要及时停药。另外患者还服用了阿司匹林,可能会出现呕血、黑便等症状,因此用药期间应密切观察自身情况,定期到医院进行凝血检查,并严格按医嘱用药,不可随意增减药物。

2、出院后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少吃油腻、辛辣食物,以免引起胃肠道不适或是导致血压波动,引起眩晕发作,可适当多食用水果、蔬菜。

3、患者平时可以适度活动,进行一些体育活动,但要避免劳累,平时注意检测血压、血糖。

4、日常生活中应保持心情舒畅,以免紧张情绪加重头晕症状,要合理调节生活节奏,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适当的活动,遇事不急不躁,冷静对待,保持平和愉悦的心境。

5、按医嘱定期返院复查,如果出现头晕、恶心等不适及时就医。

五、个人感悟

本例患者头晕发作时伴有视物旋转,并且有明显的自主神经症状,如恶心、呕吐,但没有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体征,比如意识障碍、面部麻木、手脚无力等,因此我判断患者为前庭周围性眩晕,并进行了针对性的治疗。

此外患者还患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这些都会引起一定程度的头晕,因此我嘱咐患者不仅在头晕出现时进行对症处理,还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加强血压管理,并坚持服用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循环、调脂等药物,这样才能尽可能降低复发,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并避免出现进一步的心脑血管损害。

阵发性头晕——当心前庭周围性眩晕找上门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63岁女性既往有高血压病史,一周前出现头晕表现,阵发性发作,休息后可缓解,入院行颅脑MRI+DWI、彩超、动态心电图、前庭功能等相关检查后,诊断为前庭周围性眩晕。予以抗血小板聚集、稳定斑块、改善微循环、改善脑细胞代谢、改善眩晕等对症处理后,患者头晕较前好转。

【基本信息】女,63岁

【疾病类型】前庭周围性眩晕

【就诊医院】泰安市中心医院

【就诊时间】2021年7月

【治疗方案】药物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阿托伐他丁,硝苯地平缓释片,培托普利叔丁胺,强力定眩片等对症治疗)

【治疗周期】住院治疗 7 天

【治疗效果】患者头晕较前好转

一、初次面诊

这周我上门诊时,遇到了一个特别和蔼的老太太,她穿着一件花裙子,进入门诊室后特别有条理的和我说道:“医生,我一周前出现了头晕,一阵一阵的,每次休息几个小时以后就缓解了,没有其他任何不舒服的表现。我开始以为是没休息好导致的,可是最近几天和我朋友聊到这事儿时,他们说有可能是冠心病、脑梗死……加上我本身就有高血压病史,这可把我吓坏了,于是今天赶紧上你这儿来看看。”

从她的话中我了解到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进一步询问得知患者既往有10余年的高血压病史,平素每天硝苯地平控释片控制血压,血压控制欠佳,平时血压170/110mmHg左右。了解患者基本情况后,我对患者进行了专科查体,提示:血压169/100mmHg,意识清醒,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双侧对光反射正常,未见眼震,口角无明显歪斜,双侧病理征阴性,双侧指鼻试验及跟-膝-胫试验正常,未见其他明显异常。

目前患者头晕病因尚不清楚,为进一步检查治疗,暂以“脑血管病”将患者收住入院。

二、治疗经过

患者入院后,先给患者做了入院常规检查(包括三大常规、肝肾功能、血脂、血糖、电解质、尿酸、心电图等)。其中钾:3.32mmol/L(降低),葡萄糖6.99mmol/L(升高),甘油三酯2.06mmol/L(升高),余指标未见明显异常。

考虑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平时血压控制又不好,头晕不排除是高血压引起脑血管疾病引起的,于是给患者安排了颅脑MRI+DWI、彩超、动态心电图等检查,颅脑MRI+DWI提示:1.颅内多发腔隙性脑梗死;2.脑白质高信号(Fazekas1级)。彩超提示:左侧颈动脉窦部斑块形成,双侧椎动脉形态学未见异常改变;右侧股总动脉斑块形成。动态心电图提示:1.窦性心律2.偶发房性早搏有24个/全程。患者头晕也不排除是前庭功能异常导致的,所以我也给她做了前庭功能检查,其中眼震电图检查:眼震电图位置试验阳性。

进一步询问患者得知,其头晕多呈旋转性或上下左右晃动,程度较剧,持续时间较短。于是结合检查结果及患者症状,诊断为前庭周围性眩晕。

诊断明确后,根据患者目前病情,我决定给予患者硝苯地平缓释片+培哚普利叔丁胺片控制血压,阿司匹林肠溶片抗血小板聚集,阿托伐他丁稳定斑块,同时给予改善微循环,改善脑细胞代谢,改善眩晕等对症处理。

三、治疗效果

通过几天的住院治疗后,患者血压趋于稳定,神清,语利,一般情况可,头晕较之前明显好转,眼球活动正常,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因此,在患者要求下,同意其出院,并告知其日常生活注意事项以及来医院复查时间。

四、注意事项

1、患者应减轻体重,减少钠盐的摄入,减少脂肪的摄入,补充钾盐,戒烟限酒,增加运动,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态平衡,必要时补充叶酸制剂。

2、坚持降压治疗,遵照医生的嘱咐按时服用降压药物,将血压控制在正常标准。

3、低盐、地址饮食,禁烟酒。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受凉感冒,适量运动。保持情绪稳定,保持大便通畅。

4、注意血压的变化,观察眩晕的发作时间,程度,诱因及发作时伴随的症状。

五、个人感悟

周围性眩晕是指内耳前庭至前庭神经颅外段之间的病变所引起的眩晕,也叫耳性眩晕。梅尼埃病、迷路炎、前庭神经元炎、位置性眩晕等均可引发。周围性眩晕常为突发性旋转性,持续时间短暂,可自然缓解或恢复,但常反复发作。患者如果突然发生严重的头晕与眩晕,要注意可能是脑血管病或者降压过度、直立性低血压、或者合并前庭周围性眩晕。

发生前庭周围性眩晕后,首先要多注意休息,避免剧烈活动,饮食上注意低盐低脂,其次可以遵医嘱使用前庭神经抑制剂、血管扩张药以及抗胆碱能药物等来控制症状,以免加重。通过及时的药物治疗之后,患者眩晕症状就会逐步好转,但是仍然需要定期复诊观察病情的变化情况,因为有一部分患者病情可能会出现反复发作的。

突然头晕、看事物旋转,警惕前庭周围性眩晕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杨姨3小时前突然出现头晕症状,看事物旋转,睁眼眩晕感加重,闭眼时症状稍得以缓解,同时伴有恶心、呕吐表现,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在家休息后症状不见缓解,于是来我院就诊。入院完善相关检查,考虑为前庭周围性眩晕,给予抗血小板聚集、稳定斑块、改善微循环、改善眩晕等治疗后,未再出现头晕症状。

【基本信息】女性,70岁

【疾病类型】前庭周围性眩晕

【就诊医院】武汉市第六医院

【就诊时间】2022年3月

【治疗方案】药物治疗(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阿托伐他汀抗动脉粥样硬化、改善循环,参松养心胶囊和强力定眩片止晕等对症支持治疗)

【治疗周期】7天

【治疗效果】头晕症状消失,精神状态尚可

一、初次面诊

杨姨在女儿的陪同下前来就诊,进入诊室的时候,只见她是被女儿扶着进来的。坐下后,我慢慢对杨姨开始问诊,据了解,杨姨3小时前突然出现头晕症状,看事物旋转,睁眼眩晕感加重,闭眼时症状稍得以缓解,同时伴有恶心、呕吐表现,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黑曚、跌倒等症状。在家休息后症状不见缓解,于是来我院就诊。

询问患者既往史得知,杨姨患有高血压24年,糖尿病19年,一直规律服用降压药、降糖药(具体药物及剂量不详),在家监测血糖、血糖,控制良好。

了解了患者具体情况之后,考虑患者需要住院治疗,于是门诊暂以“眩晕”收入院治疗。

二、治疗经过

杨姨入院后,首先给她做了神经专科查体。结果提示:双侧眼球活动正常,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为2.5mm,光反射存在,伸舌示齿居中,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侧指鼻试验阴性,脑膜刺激征阴性,轻瘫试验阴性;神经系统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给其完善相关辅助检查,包括三大常规、肝肾功能、血脂、血糖、电解质、尿酸、心电图等,结果均正常,排除器质性病变。

患者起病较急,表现为头晕、视物旋转,伴有恶心、呕吐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考虑患者前庭周围性眩晕可能性大。为此我给患者完善了MR、CT、彩超等影像学检查及眼震电图检查来协助诊断。

MR检查报告结果显示:颅内少许腔隙性脑梗塞。彩超检查报告结果显示:双侧颈动脉颈动脉窦部粥样斑块形成,双侧椎动脉形态学未见异常改变;双侧胭动脉多发微小粥样斑块形成,双下肢深、浅静脉血流通畅。眼震电图提示位置试验及变位试验阴性。

患者有明显的自主神经症状,比如头晕、视物旋转、恶心、呕吐,这些症状都是前庭周围性眩晕的典型症状。结合患者的症状和检查结果,考虑患者为“前庭周围性眩晕”。诊断明确后,给予患者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阿托伐他汀稳定斑块、改善微循环,强力定眩片和参松养心胶囊改善眩晕等治疗。

三、治疗效果

经过一周的抗血小板聚集、稳定斑块、改善微循环、改善眩晕等治疗后,患者未再出现头晕症状,精神状态较入院时明显改善。查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眼球活动正常,饮食和睡眠尚可,症状明显好转,未诉有其他不适感。

于是治疗一周后,便让患者出院了。嘱其出院后低盐、低脂饮食,继续规律服用降压、降糖药物。

四、注意事项

1、饮食控糖、控油、控盐,告别高脂高盐的不良饮食结构。规律饮食,进餐定时定量,切记狂饮暴食。吃饭七八分饱,适当减少进餐量,尤其是主食进餐量。

2、规律作息,充足睡眠。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精神紧张、生闷气。

3、控制体重。体重超标如果超重或肥胖,要适当减重。

4、适度活动,静坐超过1小时,要起来活动一下。平时注意检测血压、血糖。

五、个人感悟

前庭周围性眩晕主要为前庭周围器官和第八对颅神经病变引起,患者眩晕程度常较重,但平衡障碍程度轻,常急性起病,持续时间短,常伴明显的耳鸣、耳聋,以及恶心、呕吐、出汗等自主神经症状,不伴其他中枢神经症状和体征,无意识障碍。

杨姨突然出现头晕,伴有视物旋转,并且有明显的自主神经症状,比如恶心、呕吐、出汗、心慌,没有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体征,表现为典型的前庭周围性眩晕症状,于是排除器质性疾病后,诊断为前庭周围性眩晕。

杨姨本身患有高血压及糖尿病,而这两种疾病容易并发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都会引起一定程度的头晕,所以我嘱咐杨姨出院后从饮食和药物两方面控制好血压、血糖。

推荐阅读:

  1. 36岁女性前庭周围性眩晕,药物治疗后好转
  2. 68岁老年女性反复头晕,原来是前庭周围性眩晕
  3. 阵发性头晕——当心前庭周围性眩晕找上门
  4. 突然头晕、看事物旋转,警惕前庭周围性眩晕
  5. 33女性突然出现头晕,原来是前庭周围性眩晕
本文链接: https://jk.yanglaozn.com/yufang/1188173.html
本文标签:前庭周围性眩晕 并发症 前庭周围性眩晕并发症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