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保健养生

刮痧的禁忌 患有这种病千万别刮痧

网友投稿 保健养生 2021-05-21

刮痧有很多的禁忌,也许这是很多人都不知道的吧!刮痧的作用虽然很多,但是如果刮痧之后没有按照正确的方法去护理身体,那么也是会伤害身体的。刮痧注意事项是什么?还不知道的朋友们,一起来看文章了解吧!

刮痧的禁忌

患有一些皮肤疾病不建议进行刮痧,因为有可能会让疾病加重。像是比较常见的痱子、湿疹、毛囊炎,看似不严重,但是如果进行了刮痧都是可能会加重的。我们想要刮痧的话,可以等这些病好了之后再去,先把皮肤病给治疗好。

女性朋友要注意一下,如果是经期或者孕期的话是不能刮痧的,因为刮痧有可能会影响到身体健康。即使刮的是身体的其他部位比如说后背、小腿,也可能会产生影响,因为人的身体本身就是一个整体,希望这一点大家要留意。

老年人如果年纪比较大了,而且身体很差,患有多种常见的疾病,那么也不要进行刮痧。因为刮痧还是会消耗人的一部分精力的,对于这种身体特别虚弱的人,刮痧带来的好处可能和坏处可能差不多,所以还是不做更好。

有出血倾向者,如糖尿病晚期、严重贫血、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和血小板减少患者不要刮痧,因为这类患者在刮痧时所产生的皮下出血不易被吸收。

过度饥饱、过度疲劳以及醉酒者,不可接受重力、大面积刮痧,否则会出现虚脱的情况。

眼睛、口唇、舌体、耳孔、鼻孔、乳头、肚脐等部位禁止刮痧,因为刮痧会使这些黏膜部位充血,而且不能康复。

刮痧的作用

1、调节阴阳

阴阳是中医理论的基本核心。人体在正常的情况下,保持着阴阳相对平衡的状态。如果因七情六淫以及跌仆损伤等因素使阴阳的平衡遭到破坏时,就会导致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等病理变化,而产生阳盛则热,阴盛则寒等临床证候。刮痧保健的关键就在于根据证候的属性来调节阴阳的偏盛偏衰,使机体转归于阴平阳秘,恢复其正常的生理功能,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2、活血化瘀

人体肌肉、韧带、骨骼一旦受到损伤,在局部产生淤血,使经络气血流通不畅,若瘀血不消,则疼痛不止。这时在局部或相应腧穴刮拭,可使淤血消除,新血得生,经络畅通,气血运行,达到通则不痛之目的。这就是刮痧活血化瘀的作用。

3、清热消肿

根据中医治法中热则疾之的原理,通过放痧手法的刺激,使热邪疾出,以达清热之目的,使内部阳热之邪透达体表,终排出体外,以清体内之瘀热、肿毒。

刮痧对于我们的身体有很多的好处,但是如果你在平时从来都没有刮痧过,可以找一位曾经做过刮痧的朋友或者是家人一起去,这样心里就会更加有底了。刮痧之后如果感觉到不舒服,记得要找医生,不能自己在家里拖着。

刮痧的作用与功效 宣通气血舒筋活络调节脾胃

刮痧的意思,采用刮痧板作用于皮肤局部,使体内之热、湿邪以出痧的形式透出的一种治疗方法。对于刮痧的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器具,一般选用牛角板,表面应光滑,避免刮伤皮肤,那刮痧的作用有哪些呢?接下来就来让我们一起了解看看!

刮痧的作用有哪些?

刮痧具有宣通气血、舒筋活络,调节脾胃功能的作用。可用于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头痛、偏头痛等临床多种病症,人体的五脏六腑的穴位分布于全身以及背部和腹部,刮痧后可以使脏腑的病邪之气通达以外,促使全身气血的流通,扶正主祛邪外出。因其简、便、廉、效等特点,深受广大患者喜爱。根据现代医学的分析,本疗法作用于神经系统,借助于神经末梢,加强人体的防御机能。刮痧虽有利于健康,但对皮肤有一定伤害,所以皮肤局部有皮损、传染病和体质虚弱的患者不适合刮痧。

刮痧要刮哪些部位?

刮痧一般选择体表肌肉丰厚,以及皮肤面积较大的部位,比如大腿、腹部、肩背部、上臂等。一般头面部等皮肤较薄或者皮肤褶皱较多、较敏感的地方不建议刮痧。同时,刮痧需要根据病情选择具体的经络进行操作。比如,上肢的内侧是肺、心包、心经循行所过的部位,如果是心肺疾病可以选择上肢内侧进行刮痧。背部主要是膀胱经循行经过,但是肩背部刮痧也可以治疗腰背痛、疲劳综合征等疾病。腹部有肾、肝、脾经循行,因此治疗此三脏的疾病可以主要选腹部刮痧。刮不同部位会有不同的功效,所以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刮什么部位。

如果患者是一个长时间坐着办公的人,则可以刮后背和肩颈部,因为这类人群长时间坐着不动,肩颈部位的血液就会循环不畅,所以就会出现疼痛、僵硬等症状。如果是经常站立的人,则可以刮腿部,因为这类人的的腿部血液循环不畅。

刮痧要注意什么?

在刮痧之前要注意选择舒适的体位,一定要做好前后护理。以免在刮痧过程中导致人体不适,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在刮痧之前不能过饥、过饱,而且要保持放松,避免紧张等,而且要选择舒适的刮痧体位。在刮痧后要注意保暖,而且在短期内不能接触冷水,以免受凉、感染,而且要注意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一般4-6小时内应避免冷水刺激,在饮食上禁食生冷、辛辣、油腻食物。刮痧的时候需要对病人的病情有明确的诊断,因为通常刮痧是用来治疗热性的疾病或者是初感外邪,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刮痧清热以及疏散外邪。

刮痧多久一次合适?

刮痧一般在两次刮痧之间进行,最好间隔3到6天。因为每隔3到5次,每次刮20到30次,直到皮肤颜色如潮红,紫红色,丘疹样的斑点,条纹斑块。有些有烧灼感或轻微疼痛。刮痧的力度应均匀,最好从轻到重,并以刮刀能承受的力为佳。还需根据条件选择合适的刮痧力和间隔时间。

刮痧会不会越刮越虚?

过度刮痧会导致气虚,刮痧主要是以治病为主,其次才是保健。如果过度刮痧,可能会使患者更加疲惫。另外过度刮痧很容易造成皮外组织损伤,不但不能缓解疲劳,而且会加重身体负担。另外刮痧时不要对皮肤直接用力,同时还要注意角度。中医认为“气”是构成人体及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之一。人体气有三个来源,分别是先天精气、脾胃吸收饮食精微之气和呼吸自然界的清气。而气虚则是动力不足,精神不振,不能推动血液滋养头脑,出现头晕、健忘等。长期进行刮痧会过度消耗体液,造成虚脱,不但不能缓解疲劳,还会使身体更加疲惫,所以不建议患者长期进行刮痧。另外在刮痧时应以补法为主,即在刮痧操作时,力度要小,速度要慢,切忌用力过猛。为了防止身体虚脱,刮痧后应及时补充一杯热水。补充热水可以补充刮痧时的消耗,还能加速人体的新陈代谢,使代谢产物迅速的排出体外。另外刮痧后不宜马上进行洗澡,过早洗澡会让风寒入体。

总结:刮痧可以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及时排出体内的毒素,同时还具有调整阴阳、疏经通络等优点,但在刮痧的时候一定要注意!

刮痧的作用与功效 刮痧的好处

刮痧是以中医经络腧穴理论为指导,通过特制的刮痧器具和相应的手法,蘸取一定的介质,在体表进行反复刮动、摩擦,使皮肤局部出现红色粟粒状,或暗红色出血点等“出痧”变化,从而达到活血透痧的作用。那么刮痧的作用与功效有哪些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刮痧的作用与功效

1.活血祛瘀

刮痧可调节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使组织间压力得到调节,以促进刮拭组织周围的血液循环。增加组织流量,从而起到“活血化瘀”、“祛瘀生新”的作用。

2.排出毒素

在刮痧的时候,是能够将淤积在体内的毒素,通过破损的毛细血管清理出来。体内的毒素减少了,就会一身轻松,免疫力自然也能得到提高,人体的各方面协调运转,小病小痛自然就会远离了。

3.调整阴阳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中医十分强调机体阴阳关系的平衡。刮痧对人体功能有双向调节作用,可以改善和调整脏腑功能,使其恢复平衡。

4.疏通经络

刮痧可以打通了身体内的经络,加速血液循环,人的疲倦感就会慢慢消失。常说“通则不痛”,刮痧也正是运用这一原理,让经络疏通,人的酸、疼之感也就消失了。

5.提气养神

头部是人体全身阳经汇合之地。早上起床之后,就可以刮痧梳对头部进行刮拭,可起到振奋精神的功效。以头的顶部百会穴为中心,向周围进行放射状刮拭,刮至头皮产生热感位置。如果头部有疼痛的位置,在这个位置上刮拭五到十次。

6.驱寒

刮痧能够对这些潜藏的问题进行调理,可以增加人的代谢能力,提高脂肪的代谢效率,也可驱散体内的寒湿,帮助消除水肿问题。

相信大家看完上文的介绍后,对刮痧的作用与功效已经有所了解了,刮痧虽然好,但是不能盲目进行刮痧,盲目刮痧不仅不会带来好的效果,还会对身体的皮肤产生伤害。

这刮痧注意事项不能忘

夏天刮痧的原则

作为要使用的治疗手段,我们首先要多了解有关刮痧的信息。刮痧,就是利用刮痧器具,刮拭经络穴位,通过良性刺激,充分发挥营卫之气的作用,使经络穴位处充血,改善局部微循环,起到祛除病邪、疏通经络、舒筋理气、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

现代科学证明,刮痧可以扩张毛细血管增加汗腺分泌,促进血液循环,对于高血压、中暑、肌肉酸疼等所致的风寒痹症都有立竿见影之效。夏季刮痧时,应避免空调和风扇直吹刮拭部位,而刮出痧后30分钟内忌洗凉水澡。

前一次刮痧部位的痧斑未退之前,不宜在原处再次刮拭。再次刮痧时间需间隔3~6天,以皮肤上痧斑为准。刮出痧后最好饮一杯温开水(以淡糖或盐水为佳),并休息15~20分钟。刮痧之前,为了防止划破皮肤,还应在皮肤表面涂一层润滑剂。

夏天刮痧的误区

刮痧不是愈痛愈黑愈有效

首先我们一定要注意刮痧并不一定是刮得越痛,刮得越黑效果就越好,刮痧通过调整阴阳平衡,提高抗病能力的作用机理,主要起到解表祛邪、开窍醒脑、舒经通络、行气活血、祛湿化浊的作用。它是以中医皮部理论为基础,用器具(牛角、玉石、火罐)等在皮肤相关部位刮拭,以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淤之目的。

但值得注意的就是,很多人以为刮痧一定是感觉到疼痛难忍、刮得“惨不忍睹”才是最高境界。这是错误观点,刮痧并非愈痛愈有效,也不是刮得又黑又紫才好。其实,刮拭部位出痧后呈现微红色或紫红色就可以停止。刮痧部位、力道等若掌握不当,片面追求出痧的颜色,不仅无效,还可以造成皮肉损伤。

有些病人刮不出痧,除了方法错误外,也可能是最近常刮或者病得太严重身体太虚弱而不易刮出痧等原因造成,切忌用力过猛造成伤害。刮痧的相对适应症主要有:感冒、发烧、中暑、头痛、肠胃病、落枕、肩周炎、腰肌劳损、肌肉痉挛、风湿性关节炎等病症。

刮痧要注意掌握刺激度

我们在使用刮痧治疗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掌握刺激度,刮痧疗法和针灸、按摩等方法是一样的,都是对人体的穴位进行刺激,只不过使用的工具不同而已,所以病人在刮痧过程中也可能出现不适症状。此时,应迅速停止刮痧,让患者平卧,并喝点温开水或温糖水,休息片刻,很快会好转,若不奏效,可迅速用刮痧板刮拭患者百会穴、人中穴、内关穴、足三里穴、涌泉穴急救。

医生一定要根据病人的身体状况,掌握好合适的刮痧刺激度,为预防刮痧出现意外,医生要特别注意掌握好刺激度,即病人所能够承受的强度和力度。另外,医生应做好预防措施和把握好刮痧的禁忌症:空腹、过度疲劳患者忌刮;身体瘦弱、皮肤失去弹力者;施治局部痈肿、疮疡、溃烂或肿瘤患者;患有心脏病,水肿的病人;血友病、出血性、出血性紫癜和其他出血疾患者则不能进行刮痧治疗。低血压、低血糖、过度虚弱和神经紧张特别怕痛的患者需要轻刮。

刮痧操作不当加重病情

不要认为刮痧不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副总用,如果刮痧操作不当会导致疾病更加严重,由于刮痧是一种刺激疗法,操作不当会加重病情或引发其他身体不适。

刮痧是从推拿、针灸、拔罐、放血等疗法变化而来,与这些疗法一样要遵循施术的四个原则:一是明确诊断;二是辨证施治;三是因人因病因时因地制宜;四是补虚泄实。就拿感冒来说,吃药再配合刮痧疗法,效果十分明显。主要在天柱骨、双侧风池穴、肩井穴、风门穴、双侧肩甲骨内侧缘、印堂穴、胸前风府穴刮拭,刮完后再喝一杯热凉茶,出一身汗,确实整个人会感觉整个身心舒畅。但是如果感冒是以发热为主,则不宜单一进行刮痧,要配合药物治疗。中医认为,尤其不能“头痛刮头,脚痛刮脚”。因为头痛刮痧必须排除头部有无器质性疾病,所以一定要到医院诊断清楚。

哪些人不适宜刮痧 刮痧注意事项

因为刮痧,年轻妹纸身上竟然长出一个“足球”大小的肿块;因为刮痧,有人肌肉溶解,有人甚至丧命。你还敢乱刮吗?刮痧是有讲究的,不是人人都适合刮痧,那么哪些人不适合刮痧呢?刮痧要注意哪些事项呢?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

哪些人不适宜刮痧

不适合刮痧的病症:患有白血病、血小板减少、严重贫血、皮肤高度过敏、破伤风、狂犬病、心脑血管病急性期、肝肾功能不全。

不宜刮痧的人群:久病的老人、极度虚弱、消瘦的人。

刮痧注意事项

1、刮痧时应避风,注意保暖。室温较低时应尽量减少暴露部位,夏季高温时不可在电扇处或有对流风处刮痧。因刮痧时皮肤汗孔开泄,如遇风寒之邪,邪气可通过开泄的毛孔直接人里,不但影响刮沁的疗效,还会因感受风寒引发新的疾病。

2、刮痧应医患交流,使患者感到舒服或痛可忍受。

3、关节部位、脊柱、头面部禁止采用重手法,刮痧时间相对较短。

4、保健治疗不能超过常规时间,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5、刮痧避开空调、风扇、较冷的空间操作,刮痧后不可立即洗澡。刮痧后及时喝温开水,糖盐水补充水液能量。

6、不能大面积刮拭,在没有做过刮痧或身体虚弱只能局部针对性保健,如果有几种疾病同时存在,也只能一次治疗一种疾病。

7、针对身体虚弱,年老、免疫力低下可采用轻手法。

8、刮痧时不可过饥空腹,饭后1~2小时后刮痧。

9、较大动脉血管、淋巴部位不轻易刮痧。

10、刮痧应按照正确顺序方向体位单方向刮拭。

11、身体有痣、疮肿、伤口溃破部位禁刮。

12、心脏病出现心力衰竭者、肾功能衰竭者,肝硬化腹水,全身重度浮肿者禁刮。

13、下肢静脉曲张,刮拭方向应从下向上刮,用轻手法。

14、再次刮痧时间需待上次痧疹消退(5~7天左右)后再进行。

15、保健刮痧和头部刮痧可不用介质,可隔衣刮,手法宜轻。给小儿手法宜轻,隔衣刮。

温馨提示:刮痧后,对于局部皮肤有微热感,出现颜色不同、形状不一的痧象等反应,请不必惊慌,这些都是刮痧的正常反应。而对于出现疲劳、痧象两天后仍未消退,甚至当场晕刮等现象则应积极防治,必要时及时送医。

推荐阅读:

  1. 刮痧的作用与功效 宣通气血舒筋活络调节脾胃
  2. 刮痧的作用与功效 刮痧的好处
  3. 这刮痧注意事项不能忘
  4. 哪些人不适宜刮痧 刮痧注意事项
本文链接: https://jk.yanglaozn.com/baojian/334003.html
本文标签:刮痧的禁 刮痧注意事项 刮痧的作用 刮痧的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