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食疗养生

大寒节气的时令蔬菜

网友投稿 食疗养生 2015-01-13

麦芽

本品为禾本科植物大麦Hordeum vulgare L.的成熟果实经发芽干燥而得。将麦粒用水浸泡后,保持适宜温、湿度,待幼芽长至约0.5cm时,干燥。


麦芽功效

1【性味与归经】甘,平。归脾、胃经。

2【功能与主治】行气消食,健脾开胃,退乳消胀。用于食积不消,脘腹胀痛,脾虚食少,乳汗郁积,乳房胀痛,妇女断乳,生麦芽健脾和胃通乳。用于脾虚食少,乳汗郁积。炒麦芽行气消食回乳。用于食积不消,妇女断乳。焦麦芽消食化滞。用于食积不消,脘腹胀痛。

【制法】

麦芽:除去杂质。

炒麦芽:取净麦芽,照清炒法(附录Ⅱ D)炒至棕黄色,放凉,筛去灰屑。

焦麦芽:取净麦芽,照清炒法(附录Ⅱ D)炒至焦褐色,放凉,筛去灰屑。

麦芽的作用

1助消化作用:本品含α和β淀粉酶。而淀粉是糖淀粉与胶淀粉的混合物。组成糖淀粉的葡萄糖分子以α-1,4甙键相连,且呈直链排列。胶淀粉是由若干个短直链缩合葡萄糖交叉排列。支链淀粉分子中除α-1,4甙键外还有α-1,6甙键。α与β淀粉酶可水解α-1,4甙键,对α-1,6甙键无作用。β淀粉酶能将糖淀粉完全水解成麦芽糖,α淀粉酶则使之分解成短直键缩合葡萄糖(即糊精),后者可再为β淀粉酶水解成麦芽糖。因此淀粉在α和β淀粉酶的作用下可分解成麦芽糖与糊精。麦芽煎剂对胃酸与胃蛋白酶的分泌似有轻度促进作用。

2降血糖作用:麦芽浸剂口服可使家兔与正常人血糖降低。麦芽渣水提醇沉精制品制成的5%注射液给兔注射200mg,可使血糖降低40%或更多,大多在7小时后才恢复。


3抗真菌作用:本品所含的大麦碱A和B有抗真菌活性。

4抑制催乳素释入:生麦芽煎剂100-200g/d口服,可使健康人睡眠或灭吐灵试验时催乳素释放高峰受到抑制,这可能与妇女服用生麦芽汤回乳作用有关,对单纯乳溢症患者,可使乳溢消失或缓解,但灭吐灵试验反应高峰不受抑制,对有垂体催乳素瘤器质性病变的闭经--乳溢综合征无效。

5其它作用:本品所含的大麦碱其药理作用类似麻黄碱。1.0mg/kg剂量能增强豚鼠子宫的紧张和运动,且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对新斯的明引起的猫支气管痉挛,可使之扩张,有效剂量为0.5-1.0mg/kg,但对正常猫的作用很小。还有对放射性的防护作用。

3、红椒

辣椒中的辣椒素可促进新陈代谢,帮助人体抗寒抗潮,同时还有助于降低心脏病及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吃辣也能让人迅速获得满足感,从而吃得更少。需要提醒的是,吃辣也应该有度,否则会适得其反。

8、香菜

中医认为,香菜性味辛、温,入肺、脾经,有发汗透疹,消食下气之功,适用于感冒、小儿麻疹或风疹透发不畅、饮食积滞、消化不良等。香菜含挥发油、维生素C、苹果酸钾等。香菜的香气是由醇类和烯类组成的挥发油及苹果酸钾引起的,入食后可增加胃液分泌,增进食欲,调节胃肠蠕动,提高消化力。

9、白菜

大白菜中的维生素C含量高达30mg-40mg/100g,在同类蔬菜中属于高含量。维生素C有美容护肤的功效,再加上大白菜水分含量很高,所以大白菜是冬季必备蔬菜。提醒大家,在烹饪白菜的时候,尽量选择醋溜,因为维生素C在酸性环境中会得到更好的保留哦。

10、白萝卜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冬季正是食用萝卜的好时节。冬天人的活动量减少,容易产生积食,萝卜既能清热,又有助于消食化滞,不但不会上火,更起到很好的营养滋补作用,无疑是很好的选择。

11、蘑菇

经常食用蘑菇能很好地促进人体对其他食物营养的吸收。蘑菇含有多种维生素。很多蘑菇中都含有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转变为维生素A,因此蘑菇有“维生素A宝库”之称。研究报道表明,蘑菇维生素A含量很高,如果在冬季常吃蘑菇能有效预防感冒。

12、红薯

冬天吃个热热的红薯,是最惬意的事情。红薯富含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胡萝卜素、维生素以及钾、镁、铜、硒、钙等10余种微量元素。此外,红薯中含有丰富的钾,能有效防止高血压和预防中风。

大寒节气防寒九误区 这些健康知识一定要懂

一年中最后一次节气寒冷临近,驱寒保温成为养生的重点,但经常戴口罩、用热水洗脸、蒙头睡觉等保温错误的人很多。下面介绍的9个防寒保暖误区需要警惕。

误区1:多喝酒可以防寒

数九寒,即使平时不擅长喝酒的女性,也喜欢在和家人团聚或和朋友聚会时喝酒,窗外的大雪纷飞,房间里每个人都喝得温暖舒适。饮酒后的确会使人有浑身发热的感觉,这是酒精促使人体散发原有热能的结果。

但酒劲过后,因大批热量散出体外,反而会使人浑身起鸡皮疙瘩,导致酒后寒。另外,刚喝完酒就外出的话,容易感冒。

误区2:衣服越多越好

衣服本身不产生热量,只起隔离作用,缓冲外冷空气和表热空气的对流,保存人体的热量。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服装过多会抑制体温调节功能的适应性,减弱人体的防寒能力。因此,冬天的服装只要达到适当的厚度即可。

误区3:关门和窗户感冒少

冬天一整天关门和窗户,室内温度高,也有人认为不容易感冒。事实并非如此。据专家介绍,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了500多种化学物质,仅从呼吸道排出的有149种以上。空气中有大量的细菌、病毒、二氧化碳和灰尘,在这样的空气中,人容易感冒、咳嗽,所以应该经常开窗,保持空气新鲜。

误区3:戴口罩可以抵挡住寒气

事实上,口罩的取暖效果不仅不好,还可能使人体的免疫力降低。这是因为人的鼻粘膜内有丰富的血管和海绵状血管网络,血液循环非常活跃,对吸入的冷空气有天然的加温作用,而且人的鼻腔管非常曲折,大幅度增加了鼻粘膜的面积,进一步加强了加温作用。

这样,人体吸入的冷空气经过鼻腔管道进入肺部时,由于加热作用,已接近人体体温。然而,当人戴上口罩后,从体内呼出的空气会在口罩上遇冷变成水,一方面会让面部觉得更冷,另一方面潮湿而相对不卫生的环境也不利于人的口鼻部位的健康。

此外,人体的抗寒能力也应该通过逐步的锻炼来提高。假如整天戴着口罩,鼻腔以及整个呼吸道由于接触不到冷空气,都得不到锻炼,免疫力会慢慢下降,反而更容易患上感冒。

对于抵抗力差的女性,外出为了防寒保温可以戴围巾和手套,穿暖鞋和厚鞋垫,比戴口罩更健康实用。

误区4:蒙头睡觉比较暖和

有些人习惯把头蒙在被窝里睡觉,感觉上暂时可能会暖和些,但被窝里的氧气会越来越少,二氧化碳和不洁气体却越积越多,所以蒙头大睡以后,你经常会感到昏昏沉沉的,全身疲乏无力。

误区5:用热水洗脸更暖和

女性一般害怕寒冷,习惯冬天用热水洗脸,但一定学过热膨胀收缩的原理。人体皮肤也遵循这个原理。冬天,在冷空气的刺激下,汗腺和毛细血管都处于收缩状态。当遇到热水时,它们会迅速扩张,但当热量扩散时,它们会恢复。

毛细血管这样一张一缩,容易使人感觉面部皮肤紧绷干燥,还会使皮肤容易产生你最怕看到的皱纹。因此,正确的方法是用冷热水交替洗脸,可以加快皮肤的血液循环,发挥按摩的作用。

误区7:进门后立即烤暖气或烤火取暖

从寒冷的室外回来,手脚冻得很冷,很多人习惯立即把手脚放在暖气上或在炉子旁边取暖,其实会造成更严重的冻伤。这是因为手脚长期冷却后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

此时及时近距离取暖,会使血管瘫痪,失去收缩力,导致动脉淤血,毛细血管扩张,渗透性增强,局部淤血,更容易形成冻疮。正确的做法是,冷手脚只能轻轻揉搓,慢慢恢复正常温度。

误区8:皮肤干燥瘙痒一个劲儿抓挠

冬天的干燥多风很容易使人皮肤上的水分快速流失,缺水的肌肤也就经常会起皮屑和发痒,对付皮肤瘙痒,我们习惯用手去挠,但这样做会更加刺激原本已经很干燥的皮肤,使脱屑情况加重,甚至引起皮肤继发感染。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多喝水、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少吃酸辣刺激性强的食物,少饮烈性酒。勤洗澡,可以在洗澡时用滋润功效强的浴液,并在洗澡后身体皮肤上水分未干时抹些润肤乳液。

误区9:穿双厚靴子脚暖和就行,衣服穿薄点无所谓

老话说脚暖和了身上就暖和了,因此有些爱美的女性在三九天还常穿裙子,再配双高靴,觉得这样就足够了。这种观点是不对的。

当我们的身体感到寒冷时,我们首先感到的是,心脏似乎被冻得收缩成一个小团体,然后身体局部感到寒冷。所以,在寒冷的天气里,保护好心脏很重要。

另外,受凉性胃痛、腹痛也是女性冬季更容易患的急病,尤其是在月经期间,身体的保暖尤为重要。因此,只有脚暖是远远不够的。

春分节气养生三注意 养生要避免大喜大寒

春分节气养生注意事项有哪些?春分养生时宜顺应天时,一要平抑肝阳;二要健脾益气;三要育肾养阴。在饮食,精神和身体上都有很多讲究,那么有没有哪些养生禁忌呢?让我们看看。

1·忌大喜大悲

春天不仅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精神疾患多发的时候,因而春分时节切忌大喜大悲,否则不利于肝气的疏泄。可利用春光明媚时多做户外活动,或与好友结伴郊游,以保持身心平衡,此外,春天应顺应阳气升发的自然规律,使肝气顺畅,同时保证睡眠质量,为一年的健康打下基础。

2·避免炎热的寒冷

春分属于仲春,此时肝气旺盛,肾气微弱,在饮食方面应戒酸增辛,补肾补肝,同时要注意健脾胃,健脾祛湿。总的原则是忌大热大寒,力求中和,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能够保持机体功能协调平衡的膳食。烹饪鱼、虾、螃蟹等寒性食物时,要调整葱、姜、酒、醋类的温性调味料,防止类菜性寒冷,食后损伤脾胃引起腹部不适的韭菜、大蒜、木瓜等助阳菜时,要配合鸡蛋滋阴的食物,达到阴阳互补的目的。鳗鱼、杜仲腰花、大蒜茄子等,具有补充虚损、降低血压、降低血压、止血效果的竹笋性味甘寒,具有滋阴益血、化痰、消食、消除烦恼、利尿等效果,是春分宜食的食品。

3·应定期饮食,适当锻炼

春分冷温交替,初温寒冷,人容易发生高血压、月经失调、过敏性疾病等。要特别注意定时睡眠,定量用餐,以达阴阳互补。最好逐渐开始晨练,散步,慢跑,打太极。春分后虽然天气日渐暖和,但日夜温差较大,按照勿极寒,勿太热的原则,早晚要适时添加衣物,平日多晒太阳。

4·春分养生-预防未病从细节做起

在中医中,春分天气状态不稳定,早晚气温偏低,不但容易诱发年老体弱者和易犯病人群的病症,对于长期处于高强度工作状态和高压力状态下的亚健康人群,要注意防范未来可能出现的未病,建议市民这段时间里注意调整自己的生活习惯。尽量少到人群密集的地方,利用居住环境进行简单的健身运动,爬楼梯、跳绳等,运动时间不容易太早。早起洗漱时可以用淡盐水洗漱,每天打开房间窗户换气的时间也不容易太早,9点以后比较合适。

什么是大寒小寒 小寒和大寒的区别

  大寒和小寒都是属于冬季的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两个。这两个节气挨在一起。大小寒都在一月份,过了小寒就是大寒。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三个节气。冬季的第五个节气,小寒标志着季冬时节正式开始。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大寒标志着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到来了。大寒小寒都是表示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

  小寒和大寒的区别

  1、冬至节气以后,太阳光的直射点会逐渐的北移,但在其后的一段时间内,太阳直射点始终还在南半球,北半球的热量始终处于散失的状态,白天吸收的热量还是少于夜晚释放的热量,因此冬至之后,北半球的温度还在持续降低,小寒、大寒就成为一年中最冷的两个节气。民谚:“小寒时处二三九,天寒地冻冷到抖”。这说明了小寒节气的寒冷程度。

  2、每年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时为大寒。古人认为寒暑交替的“天道”是寒冷之后迅速回暖,如果先大寒后小寒,从字面上就找不到最冷后“回暖”的感觉了,所以把大寒放后面,让大寒后回归立春,这才符合“物极必反”之道。还有一种说法,指冬季的小寒正好与夏季的“小暑”相对应,所以称为“小寒”;冬季的大寒恰好与夏季的“大暑”相对应,所以才称为“大寒”。

  小寒和大寒哪个冷

  1、“小寒大寒,冷成冰团”,可以看出,小寒和大寒都冷,但是哪个更冷并没有准确的说法,有时候小寒更冷,有时候大寒更冷。

  2、“冷在三九”,“三九”多在1月9日至17日,也恰在小寒节气内,但这只是一般规律,少数年份大寒也可能比小寒冷。

  3、“小寒不冷大寒冷,大寒不冷倒春寒”,就是说如果小寒节气前后天气不冷,那么大寒节气很可能就会很冷;但如果到了大寒天气还不冷,来年开春很可能会出现倒春寒的现象。

大寒节气的含义是什么 大寒的习俗

  大寒节气的含义是天气寒冷到极点的意思,大寒同小寒一样,都是表示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大寒是24节气的最后一个,太阳黄经为300°时即为大寒。时间是每年公历的1月20日—21日,大寒节气处在三九、四九时段,此时寒潮南下频繁,是一年中的最寒冷的时期,民谚云:“小寒大寒,无风自寒。

  大寒的习俗

  1、迎灶神

  常用的灶神联上也往往写着“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之类的字句。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所以俗语有“二十三日去,初一五更来”之说。

  2、吃糯米饭

  广东佛山民间有大寒节瓦锅蒸煮糯米饭的习俗,糯米味甘,性温,比普通大米含糖份高,食之具有御寒滋补功效。

  3、吃腊八粥

  大寒也是全年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此时天气虽然寒冷,但因为已近春天,所以不会像大雪到冬至期间那样酷寒。这时节,人们开始忙着除旧饰新,腌制年肴,准备年货,因为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春节就要到了。

  大寒节气养生禁忌

  1、不宜运动过量

  出汗太多的话会使得自身的阳气随着汗液流失,锻炼应选在广场向阳的地方进行,运动项目可根据自己平常的喜好,选择快走、慢跑、广场舞等。

  2、不损阴津

  大寒节气的室内外湿度差别是比较大的,随着水气的减少,体内的阴液也会减少不足,很多呼吸系统有宿疾的人常常会有咳嗽痰多或者是痰液黏稠、咳痰不净的感觉。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人更易造成血黏度的增高。

  3、不宜上火

  适合热食,切记是不能吃生冷的东西的、粘硬不易消化的食物,以防损伤脾胃之阳气,不要过多食用燥热之物。

推荐阅读:

  1. 大寒节气防寒九误区 这些健康知识一定要懂
  2. 春分节气养生三注意 养生要避免大喜大寒
  3. 什么是大寒小寒 小寒和大寒的区别
  4. 大寒节气的含义是什么 大寒的习俗
  5. 大寒节气该如何养生
本文链接: https://jk.yanglaozn.com/shiliaoyangsheng/29518.html
本文标签:大寒